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jpg

  當我們在水族店購入新魚後,比較有概念的飼主會進行對溫及對水的操作,然後便直接把新魚放進自己的水族缸中,站在觀賞水族的角度,僅有這樣的操作還不夠周全,在現況容許的情況下,最好能事先執行魚隻檢疫的流程,待檢疫期滿無發生異樣才能讓新魚入缸。

  截至目前2022年初為止,世界依舊還沒脫離新冠肺炎(COVID-19)的魔掌,基於防疫政策,旅居海外民眾返抵台灣都須強制隔離至特定處所一段期間,於期間內發現有感染確診者就要依照指示就醫,並遵守防疫相關規定。試想如果事先沒有隔離措施,一旦有確診者進入一般民眾生活圈,那後果可想而知,這道流程可以想像成對「人」的檢疫,而我們觀賞水族多以「魚」為檢疫標的。

觀賞魚檢疫之前置作業

  執行檢疫流程須先準備可供檢疫之用的容器及相關器材,然後將待檢疫的新魚放入檢疫容器內進行觀察。細講觀賞魚檢疫用意,乃在一定期間內觀察新魚在檢疫容器中的活力、體表外觀、對外界的反應、進食狀況、排泄物的外觀或顏色等狀況,此舉可觀察新魚狀況及減少魚類傳染病擴散,俟檢疫期間完畢都安然無事,再行對溫、對水讓檢疫完畢的新魚入主缸。

  本人強烈建議檢疫流程萬萬不能忽略,假如沒有檢疫就讓新魚入主缸,此時新魚剛好帶有病原感染主缸其他老魚,後續處理成本將會大幅提升,甚至永遠無法根除疾病,只能跟它無限期抗戰;若初期有實行檢疫流程,在檢疫期當就發現新魚出現病徵,這時便可考慮投藥治療等應對手段,待疾病去除後再將新魚放入主缸以減少後續潛在的風險。

  總而言之,落實檢疫不僅可減少飼主未來可能會遭遇的麻煩,也可視為動物福祉的一環,所以事前檢疫做得好,通常後續煩惱少。這裡主要針對在一般水族玩家,也就是前往水族店購入新魚的人,屬於消費鏈的最末端型態。本文檢疫流程是以獅子平常用於觀賞魚的操作手法進行編寫,面對不同物種或情況也會存有相異的處理方式,故僅供參考。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jpg

▲開始介紹用於檢疫的設備,總共有檢疫容器、打氣機、氣泡石及溫度計。獅子常用透明塑膠水桶當檢疫容器,其特點有三,第一:透明塑膠水桶跟玻璃或壓克力的水族缸一樣,可以從外部看到裡面魚隻的狀況;第二:透明塑膠水桶不僅價格便宜,還耐衝擊不易破損,平常沒檢疫的空檔還可拿來拖地或換水之用;第三:萬一在檢疫期間發現魚隻有異狀需要投藥,由於某些藥物會像甲稀藍般具有染色性,這時一般黏合水族缸的矽利康會被染色,比較會影響視覺觀感。

  假如待檢疫的新魚體型偏大,這時檢疫容器尺寸也要跟著相對增加,不可將新魚放在檢疫空間過小的環境,如果當下情況許可,通常選用越大的檢疫容器越能降低緊迫情形。魚類疾病多數與緊迫有緊密關聯,環境太小就是緊迫其一原因,所謂的緊迫,可以想像成是一種對魚造成心理負荷,就像人類終日承受壓力無法消散,長期下來會對身體出現負面影響一樣,緊迫成因具多元性,例如:陌生環境、受到驚嚇、飼養密度偏高、飢餓、體況不佳、環境突然變化過鉅等情形。

  打氣機的選用,務必注意出氣量不可太強,遇檢疫容器總水量不足時,出氣量過高所產生的氣舉作用易使新魚出現翻滾的情形,此時新魚為求自身能保持正常姿態,會產生無謂的體力消耗及累積緊張情緒,倘若出氣量真的太大而無法改變,可以把氣泡石拉高至接近水面處,這時氣舉作用就會趨緩,或選購可調出氣量的打氣機。某些下過藥的氣泡石有可能會吸附藥物,療程結束可以反覆浸泡自來水或放置在馬桶水箱內一段時日稀釋藥物濃度。

  至於溫度計當然是拿來監測水溫之用,個人是慣用拐杖型溫度計勾在打氣機的風管上。關於水溫的部分,合宜檢疫的水溫到底是多少?這個問題有點尷尬,有的魚類疾病好發高溫,有的則在低溫容易顯現,對此,本人都是採順其自然的態度,以台灣南部為例,南部氣候大致上只有夏天跟不太冷的冬天兩種,除非有寒流到來,本人還經常穿短袖、開電風扇,在沒有特別調控的情形下,即便是有通風的環境,夏天水溫隨隨便便都處在30°C甚至更高,所以個人認為只要水溫不要低於22°C即可,若水溫太低就需要再額外加溫,遇天冷換水時要注意溫差。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3.jpg

▲不建議在檢疫環境設置任何過濾系統,因為在檢疫過程中浮現疾病徵狀需要下藥時,不少魚類用藥物會殺死細菌,這同樣也會對生物過濾造成迫害,而細菌又很可能會折損藥效,此外,某些濾材或許會吸附藥物,若這些濾材後續處理不乾淨又拿出來反覆使用,說不定會釋放先前所吸附的藥物殘留量,日後可能會有不良影響。假如檢疫容器總水量偏少,遇有餵食魚隻的情形,視狀況可在檢疫期間多次換水,且換水量不宜過低,否則會降低稀釋污染物的功效,不然就更換總水量更大的容器。

  檢疫過程遇要下藥的情況,由於某些魚類疾病用藥具有會光解的特性,所以最好是對檢疫環境進行遮光的動作,早期本人在〈金魚保母〉幫金魚治療淡水白點所用藥品就是具光解性,那時在水桶外側用報紙包覆遮蔽光源,以避免藥物降低療效。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4.jpg

▲我們可以在檢疫容器外做水量容積記號,此舉意在檢疫期間新魚有疾病產生時,可當作下藥劑量的基礎換算。對於某些容易緊迫的魚種,我們可以也考慮換更大的檢疫容器,並在裡面放些遮蔽物供魚隻躲藏,此舉有助於幫助穩定牠們緊迫不安的情緒來降低緊迫。

檢疫時程的安排

  究竟檢疫期間需要多久?無論是淡水魚或海水魚,個人建議最少要用2週的時間執行,如果真的心急難耐等不及,那檢疫期間不可低於1週,倘若是對野生魚檢疫,建議期間需4週或更久,為何野生魚需要比較長的檢疫期間?主要是在大自然的環境裡,越是生態豐富的環境,微生物的種類就越多樣,所以來自這些區域的野生魚身上也會帶著豐富的微生物,為了能減少風險,降低新進野生魚帶有不好的病原體感染其他魚隻,檢疫期間相對於人工繁殖魚種能再長一些較為踏實。

  檢疫期間有一件事務必要牢記!只有在出現疾病徵兆時才考慮下藥,千萬不要於檢疫初期就所有藥物輪番施用,例如:第一天用福馬林、第二天用孔雀綠、第三天用甲烯藍、第四天用硫酸銅,每天不斷地施行各式各樣的藥物轟炸,萬一劑量又拿捏不精確,新魚的壽命便在無形中縮減,本來一條可活15年的魚,結果壽命縮短為3年就夭折,結果飼主還挾帶著認知誤差,認為養3年叫做養很久。

  自然界的微生物種類數以萬計,光是人類身上就有成堆微生物,若細菌為例,單是皮膚上的人類正常菌叢(Normal Flora)就多到讓我們數不完,細菌有好壞之分,通常菌種失衡才容易誘發疾病,人類正常菌叢亦有人用「常在菌」這個名稱,獅子猜想這個大概是把日文漢字的常在菌(じょうざいきん)照搬過來使用,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外來語。前述某些飼主會在檢疫期間尚無任何病徵出現就輪番下藥,換個角度思考,野生魚身上一堆微生物,倘若所有的微生物都有害處,那野生魚豈不就都死光光了?再回頭想想經過我們輪番投藥的「細心呵護」下,未必會比生活於野外的魚活得還要久,可曾試想過此中的因果關係嗎?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5.jpg

▲即便是通過檢疫也不能保證日後一切都100%風調雨順,某些魚類疾病潛伏期較長,就算檢疫期間長達一個月仍難以察覺,待新魚下缸後可能會再感染其他老魚,話雖如此,只要我們能維持良好的環境及照護,縱使魚隻帶有病原也未必會發病或擴散。凡有確實檢疫及良好照料,的確能讓飼主減少日後諸多問題,關於這點,我們可以想像成上圖人類的唇皰疹(Cold sores),唇皰疹是一種HSV1病毒,是種經由直接接觸感染的疾病,主要的誘發因子就是壓力,其他還有體況不佳、睡眠不足等各種因素,只要能夠去除這些誘發因子,皮膚大多會結痂,然後痂皮脫落,最後皮膚自然癒合,雖然此病毒的潛伏期是一輩子,只要誘發因子不出現,唇皰疹就不會再次發作(圖片出處

淡水魚額外的檢疫操作

  到目前為止,前面的操作手法淡水魚及海水魚皆適用,接下來的方法就只適用在淡水魚上,飼養海水魚就可以略過。在淡水魚檢疫期間,我們可以添加一些鹽在水中,獅子的慣用量為0.5%,也就是每公升的水添加5公克的鹽,若是敏感魚種或是其他因素則以0.3%為最高上限,加鹽的方式應分數次添加,此舉意在不要讓滲透壓忽然變化過鉅,要讓新魚慢慢去適應環境改變,所以強烈不建議一次添加至目標濃度,此外,每次添加最好間隔3小時以上。先排除敏感魚種,倘若添加0.3%的鹽就會造成魚隻不適,足見此魚體況不佳,連調節滲透壓對牠都是件極其困難之事。有關滲透壓一事,可參閱〈滲透作用存於水族的影響力〉的內容。

  檢疫期間採用鹽浴的功用是什麼?鹽除了是最天然的物質外,尚具備解毒功用,它可降低某些有害物質的毒性;此外,鹽對不少魚類疾病都具有療效,只不過遇病況過於嚴重,鹽的效果就沒這麼顯著,只能配合其他藥物使用或另尋專用藥物醫治病魚,所以初期我們在水族店購魚時,就應預先觀察待購魚隻的活力、體色、活動力等狀況先行把關,否則後患無窮!

  淡水白點病是淡水觀賞魚很常見的一種疾病,致病源頭由寄生蟲惹起,檢疫期間在水中添加鹽並配合溫度便可以殺死淡水白點蟲,於正常情況下可100%讓淡水白點病永不復見。早年本人新手時期不曉得淡水白點病根本不用特別買藥進行醫治,只要拿家中炒菜用鹽即可處理這常見的疾病,關於治療方法,已詳細把過程紀錄於〈淡水魚白點病的醫治歷程〉一文之中。

  最後提供一點作為參考,某些時候開新缸前一段時間可以不需要急著放魚,現以水草缸為例說明,假設今天新購入的水草沒有檢疫就直接下缸栽種,好死不死遇到水草上帶有像是魚類寄生蟲之類的病原該怎麼辦?萬一我們檢疫完畢的魚隻隨即遭受感染不就前功盡棄,倡議初期不要急著放魚下缸,如此即便缸內有寄生蟲,在沒有魚擔任宿主提供養分的情況也未必能夠長期存活,就獅子自身操作習慣,有時設缸前數個月只會放除藻用蝦,並不會放任何觀賞魚。至於水草檢疫的部分,在〈自製除蝸牛劑及水草檢疫方法〉裡面有提供本人常用的檢疫手法。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6.jpg

▲關於鹽的選用,除非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粗鹽!粗鹽是從海水曬乾後得到,是種尚未精製加工過的鹽,外觀上通常比我們一般家庭炒菜用的精鹽的粒徑還來得大,因為未經加工程序,以至於雜質或汙染物也相對比較多,運氣不好可能會在檢疫期間出現難以預料的惡況,況且精鹽在日常生活取得方便又不貴,用不完的精鹽還可繼續供炒菜之用。

  台灣水族界流傳著鹽浴一定要粗鹽,萬萬不可用精鹽的都市傳說,理由為精鹽中的碘會迫害魚類健康,精鹽所添加的碘有碘酸鉀及碘化鉀兩種,其中又以碘酸鉀較為常見,若是非水族新手,搭配水族基礎知識,拿起計算機按一按再對照LD50便可發現與其擔心碘會傷害魚,倒不如沒事不要亂投藥練蠱毒魚還比較實在,除非是用「公噸」當計算單位的水體量,基於經濟上考量,才會斟酌使用粗鹽。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7.jpg

▲這邊要先來打一劑強心針,以台灣南部自來水加入0.5%的鹽為例,依獅子手持的TDS測試器數值大約落於2,400ppm左右,放心!這是正常現象,海水的TDS數值還會比這個更高,最後再補充說明,淡水魚的檢疫期間未必一定要鹽浴,這部分純看飼主自己的選擇。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7-1.jpg

▲假如仍對精鹽半信半疑或是自身有甲狀腺腫大等顧慮,那就購買不含碘的精鹽,不要再用粗鹽了!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8.jpg

▲獅子在過去的文章提及種植水草要把光線、肥料、二氧化碳視為一體,所以這三者在水草缸規劃上要同進同退。飼養觀賞魚同樣也有類似的概念,就是上圖的控制密度、避免緊迫、均衡營養及適宜環境共四項。

水族缸潛在的隱形殺手

  接下來後半部就是談論老缸症候群(Old tank syndrome)的議題,老缸症候群亦有人稱之為老缸現象。在獅子過去的數篇文章早有提及老缸症候群的議題;惟僅有文字敘述及電腦模擬分析結果來解釋,也鮮少看到用完整真實案例來說明。由於獅子奉行低密度飼養,檢疫完後的魚幾乎不太會生病,直到在去2021年進新魚後發生兇案才催生本篇文章。

  可能還有某些新手不明瞭何謂老缸症候群?這邊本人簡明扼要說明,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淡水或海水缸都須經養水的過程,所謂的養水最簡單的講法就是要培養硝化菌行硝化作用,這是一種將高毒性的氨轉成毒性極低的硝酸鹽的過程,按理說,在硝化系統運作正常的情況下,氨及亞硝酸鹽的含量都要趨於零或等於零,至於硝酸鹽便是硝化作用的最終產物。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9.jpg

▲本文再次重申正確觀念,欲去除水族缸中的硝酸鹽濃度,某些人或業者聲稱自家產品可以透過硝化作用把硝酸鹽變成氮氣回到自然界,首先,硝化作用只是將萬惡的氨變成硝酸鹽的過程,所以硝化作用可以把硝酸鹽變成氮氣是無稽之談;另外,要讓硝酸鹽變成氮氣,須借助脫氮作用參與才能得以實現,故硝化作用與脫氮作用是兩種獨立的過程,兩者雖同為氮循環的一部分,在沒有相關設備的情況下,礙於種種因素,要在人工的水族缸中實現大自然真正的氮循環十分不易,有可能尚未實現脫氮作用前,就惹出一堆不必要的麻煩。有關氮循環的內容,詳見〈過度供給肥料對植物及環境的傷害〉的內容。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9-1.jpg

▲講到水族務必先搞清楚它是科學不是玄學!如今網路上某些人、業者只略懂一招半式便到處招搖撞騙,所以有人會戲稱他們為「水族義和團」或「鬼神YouTuber」,自己東西都搞不清楚,卻還四處宣揚信者神功護體,可以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當今台灣水族界基礎觀念裹足不前,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些邪教所貢獻。

  回到老缸症候群的主題,老缸症候群潛在風險有兩部分,先來說明長期不換水的情況。不知為何某些飼主彷彿極度厭惡換水?或是雖有換水,卻是很久很久又很久才換一次,而且還是大量換水,不管哪種都會埋下不定時炸彈,經久可能會造成隱憂,這當中的原理是什麼?

  本文主要以「純養魚」作為說明,已知硝化作用的運作方式,當水族缸長時間都不換水,且都有持續投餵飼料,時間一久便會持續累積硝酸鹽,當硝酸鹽濃度不間斷地緩速提升,缸內環境也透過潛移默化影響著老魚生理,這就跟溫水煮青蛙是一樣的意思。伴隨硝酸鹽濃度漸漸地提升,pH有時也會有跟著下降的現象,切記!此時pH下降本質上與硝酸鹽無涉,而是其他原因所造成,只是它們在某些時候會出現反向關係,至於下降速度的快慢,很大一部分會取決於水中KH含量,若以台灣北部水質為例,其pH下降速度就會比南部要來得快。一般描述老缸症候群多以硝酸鹽及pH充任主角,事實上長期不換水同樣也會聚合像是磷酸鹽等汙染物。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0.jpg

▲水族缸中能夠左右硝酸鹽及pH的原因很多,這邊僅以兩條趨勢線作為通例示意。從上圖可以看出,硝化作用伴隨設缸天數會使硝酸鹽濃度跟著增加,以至於趨勢線向上延伸,站在飼養觀賞魚的立場,魚類對硝酸鹽的耐受力會因品種、個體等條件而有差異,儘管某些品種累積至數百ppm依然能存活,對於持續累積硝酸鹽的原缸,老魚有可能在某日無預警之下,突然死亡轉生到異世界當主角;另外就是購進新魚的情況,雖然原缸老魚慢慢適應高濃度的硝酸鹽,但剛下缸的新魚一接觸相對高濃度硝酸鹽環境後,有可能一時間無法適應便駕鶴西歸。

  再來是pH的部分,通常pH常與硝酸鹽呈現相反態勢,假設永遠都不換水,pH會隨著設缸天數累積而慢慢下降,當低於pH6.5時硝化作用會幾乎停擺,照理講,實際飼養情況並不會讓pH無限下探,因為在pH觸底之前,缸內生物便早已全數死亡。

  人類長期師法大自然飼養魚類,然而人工飼養環境仍存有諸多限制,自始無法像大自然般有著自淨機制。上述是老缸症候群其中一半的潛在風險,為避免篇幅過於龐大,本文對於一些水質基礎概念暫不詳述,若要再深入認識,可參閱〈認識pH、GH、KH的旨趣〉〈TDS在水族的運用〉的內容。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1.jpg

▲接著來看老缸症候群剩下另一半的潛在風險,同樣採用示意圖說明。當飼主驚覺硝酸鹽濃度超高、pH過低或是剛下缸的新魚沒多久就死掉後,一時緊張旋即大量換水,我們先看硝酸鹽的部分,它的驟降可能導致某些已經適應高濃度硝酸鹽的老魚適應不良,嚴重者甚至死亡;而pH的部分,高毒性的氨在pH偏低的情況會轉成無毒的銨,當飼主大量換水讓偏低的pH回到正常水平後,雖然大量換水可達到高度稀釋有害物質的目的,但仍有可能讓剩餘些許的銨又變回原高毒性的氨,依然有機會讓敏感魚隻中毒身亡,這個情形在海水缸會比較顯著,這也就是海水缸難度較高其一原因,雖然這些事未必一定會發生,若堅持不願規律換水則會埋下災害的種子,這方面飼主不可不慎!

  無論是在淡水缸或海水缸都會發生老缸症候群,除非是我們生處在荒漠地帶,須建立不換水的飼養技術,不然飼主們平常最好要維持規律的換水習慣,而且換水的比例也不應過低,因為換水比例過低,稀釋有害物質的效果不佳,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換水時順便用虹吸管吸底砂以減少病原體數量及有害物質囤積。

血淋淋的真實案例

  來談談個人實際經歷,2021年獅子興高采烈拿著5倍券找了一間水族店買了20隻白翅玫瑰旗,買回家後開袋測量袋中水的TDS數值竟高達496ppm,心裡立刻有種毛毛的感覺,同樣都是南部水質,為何TDS數值會有約兩倍差距?於是再放進檢疫桶之前,依慣例先行進行對溫、對水的操作,不知是否是對水速度過快,下檢疫桶約5小時就有一隻升天,另外還有2~3隻感覺樣子也怪怪的,果然第二天早上起床就發現幾隻也跟著上天堂,這些魚在店裡的狀況都不錯,但買回去換個環境才隔一天就折損了數隻,而且是連鹽都還沒放就夭折。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2.jpg

▲當時獅子直觀認為這是「老缸症候群」的表徵,即便一開始有執行對溫、對水的操作,仍讓某些個體於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導致死亡,最後倖存的白翅玫瑰旗如期完成檢疫,安然無恙進入水草缸中,但還是莫名其妙折損了幾隻....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3.jpg

▲抱持高度懷疑態度的獅子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於是又去同一家水族店再次購買4隻白玉飛狐,回到住處馬上測量袋中水的TDS超過500ppm,本人直接鐵口直斷這大概就是硝化作用正常運作,長期不換水只補水導致老缸症候群,於是先行用試劑測量水中硝酸鹽及GH的數值。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4.jpg

▲測量GH得到27°dH的數值,果然跟預期的一樣,水體的硬度很高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5.jpg

▲硝酸鹽則是120ppm,同樣也是不低的數值(汗)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6.jpg

▲於實驗前,特別再另外用容器保存店家水樣,以備不時之需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7.jpg

▲原先為求能保留更多實驗用水及水樣,本次是將袋中的水全數保存,所以新購入4隻白玉飛狐只對溫,並未對水就讓牠們直接進檢疫用的水桶,自來水事先都有用打氣機曝氣過,昨晚看到牠們全部趴在桶底,顯現活力很差的樣子就覺得怪怪的,結果第二天清晨5點多起床又看到鬧出魚命(握拳)

  看到這番景象內心不禁暗自詛罵,這水是不是有被人下過詛咒!?店家一直不換水,遇水蒸發就只補水,導致水中汙染物持續累積,即便這些魚在店內早已習慣這般不佳環境,然後牠們無法適應從高硝酸鹽的水質進入低硝酸鹽的環境,就連白玉飛狐這種還算耐命的魚種也能死,難道這是店家一頭省水費,另一頭讓客人把魚買回家死掉後,再回頭買新魚的獲利模式?

  獅子有固定換水的習慣,始終無緣接觸老缸症候群,雖然在〈關於水族缸換水之必要性〉當中有提供用多次稀釋作為解決手段,但也僅只是用電腦模擬的方式論述,剛好利用本次機會,借助本實驗來驗證理論與實務上是否存有明顯差距?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8.jpg

▲在開始進行實驗前,先準備電子秤、打氣用的微調閥、曝氣好的自來水及一個容器,本實驗用燒杯當容器,再把燒杯放在電子秤上,至於裝自來水的水桶用椅子架高純粹只是要提高位能,讓水流會比較順暢。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19.jpg

▲開啟倒數計時,時間設定30分鐘,以每1秒鐘一滴水,看看30分鐘後水量的重量是多少?圖中加掛的燕尾夾只是要增加一個小重量讓管子出水端穩定向下,不易隨便晃動而已。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0.jpg

▲經過30分鐘後得到112.6公克的自來水,先設定總水量為500公克,所以實驗前預先準備500公克店家的水放在一旁等候,接著再分數次把112.6公克的自來水倒入這500公克的水執行反覆稀釋,然後測量每次硝酸鹽及GH的數值變化。本實驗主要以降低硝酸鹽為主,會一直反覆測量直至硝酸鹽降到安全範圍才停止,至於GH只能算是額外測量的數據。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1.jpg

▲開始進行稀釋的操作,本應將比色表及量筒貼齊對照會比較好判讀試劑數值,但為求方便拍照,只好選擇置於桌面進行拍攝。在高濃度的硝酸鹽的情況下,試劑所顯示的顏色都很相似,顏色級距差距真的不大,所以獅子選擇取兩級距的算術平均當數據,所以依序為第1次是介於120 ppm與100 ppm之間的110 ppm;第2次是介於100 ppm與80 ppm之間的90 ppm;第3次是介於60 ppm與40 ppm之間的50 ppm。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2.jpg

▲第4次已經可以看出顏色明顯的差異,接著再依序第4次是介於40 ppm與30 ppm之間的35 ppm;第5次是介於30 ppm與25 ppm之間的27.5 ppm;第6次是介於10 ppm與5 ppm之間的7.5 ppm,總共經過6次稀釋才將高濃度的硝酸鹽控制至低點,再依每30分鐘取得112.6公克的自來水推估,要把店家500公克的水稀釋相對安全的範圍總共需要3小時。

  補充說明,對試劑運作原理有基礎概念的人應該知道,試劑是利用指示劑的顏色來判讀某特定水質數值,只是某些情況會產生干擾使試劑偏誤,所以要添加特定的抑制劑來減少誤判的機會,本次實驗為表慎重,每個階段的數據都經過2~3次的反覆測量以避免試劑誤差。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3.jpg

▲水量與稀釋率的關係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4.jpg

▲把稀釋6次的數據製成圖表,可以發現跟獅子過去文章內容中相比,雖然硝酸鹽的線條不如電腦模擬那般平滑,不過在整體趨勢上大致吻合,足見要化解原缸的老缸症候群利用此法絕對可行;惟有一點須注意,如果今天是從水從店購入新魚的情況,可借助TDS測試器輔助判斷,當發現袋中水的TDS數值與住家差距過大,下缸前務必要進行對水的操作,那對水時間到底要多久?這的確很難說得準,到這裡就需要自行判斷,因為同樣都是魚,有的品種耐受力很強,甚至不用對水接下缸都安然無恙,有的品種卻很敏感纖細,通常大型魚的耐受力又比小型魚還強上許多。

  凡購入新魚碰到TDS數值過高的情形,即暗示原店家水質的硝酸鹽濃度偏高,獅子提供一個新魚保命的小技巧,在新魚對完水入檢疫缸後,可以在水中添加鹽來減緩新魚硝酸鹽中毒的情形,操作方式同本文採漸進增加,視品種而定,鹽的濃度一樣最高以0.5%為上限,如此可大大增加新魚的存活率,此法用在小型魚更是特別顯著。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5.jpg

▲這次換另一家水族店再次購買新魚,TDS數值只有三百出頭,由於南部的自來水TDS數值本就兩百多,顯示出該店家有在穩定規律換水,這家可列入未來選購新魚名單候選之列。

新缸症候群

  既然有老缸症候群,當然也有相呼應的新缸症候群(New tank syndrome),新缸症候群是每位水族玩家都會遇到,我們知道養水主要就是培養硝化菌行硝化作用,藉此把水中的萬惡的氨一路轉為硝酸鹽,然則於養水初期硝化菌尚未開始大量繁殖,這時我們拼命對魚隻投餵飼料又不換水,促使氨等毒素來不及被處理,進而導致魚隻極易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在養魚初期養什麼就死什麼的原因之一。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6.jpg

▲上面為新缸症候群的示意圖,設缸初期因為飼主大量餵食又不換水,加上硝化系統建立未達完備,隨著設缸天數增加,致使水中毒素也隨著上升,雖然各品種間對毒素的耐受力不同,但毒素累積到高濃度後,仍舊會出現「養什麼就死什麼」窘境;當設缸天數持續累積,硝化系統逐漸建立完成後,達到頂峰的毒素才開始下降,最終氨及亞硝酸鹽的數據皆歸零,此時已經犧牲眾多無辜的生命,部分飼主可能在初期遇到每天不斷死魚就選擇放棄水族。

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_26-1.jpg

▲相信有常在看國外資訊的水族玩家應該不難發現,類似像這種「新缸症候群」及「老缸症候群」的觀念,只算是「常識」般的地位。反觀台灣,網路上仍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水族謬論,我們自己應先學習正確的水族知識,切勿跟著四處傳播這些邪教資訊,也不要跟某些人一樣,認為隨便穿雙溜冰鞋,就當真以為自己跟哪吒一樣腳踩風火輪。

  根據實驗結果做出結論,肯認用多次稀釋的方式來化解老缸症候群是可行的操作。緊接著要問,到底水族缸的硝酸鹽建議容許濃度是多少?早期預設的標準比較嚴苛,但在實務上發現即使超過這個標準,許多魚也能安然無恙地活著,所以用現今採相對寬鬆的規範,建議硝酸鹽濃度以40ppm為其容許上限,原則上硝酸鹽濃度是越低越好。

  某些飼主會在水族缸配置超量的培菌濾材,總認為培菌濾材就是多多益善,然而超量的培菌濾材不僅會讓硝酸鹽濃度較快上升及pH下降的速度加快外,還易於讓菌相往不好的發展前去,且容易累積致病的病原體,故培菌濾材平常也應按時清洗,過去一些古老的舊觀念我們應趁早拋棄。有關培菌濾材配置數量及清洗的相關議題,可參閱〈清洗培菌濾材的操作概要〉〈培菌濾材數量配置參考與溶氧量〉的內容。

參考資料

石鳳城,水質分析與檢測(第2版),2005

柯清水,養魚先養水,2016

柯清水,水族缸的管理,2016

洪仲明,觀賞魚的疾病,2016

Jessie Sanders,Old Tank Syndrome,2016

Shirlie Sharpe,What Is Old Tank Syndrome?,2019

Robert,How to prevent a New Tank Syndrome?,2020

延伸閱讀

みずがめノ獅子,蓮花海砂種植,2013

みずがめノ獅子,金魚保母,2013

みずがめノ獅子,陰性水草缸,2013

みずがめノ獅子,海水缸養水實錄,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針對珊瑚所耗元素補充之實證,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千尋醫生對水質硬度影響之實驗,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西子灣漁船擱淺漏油,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缺鉀症狀及補充後之改善,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液肥,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鈉型軟水樹脂用於水草缸之疑慮,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各式水族培菌濾材概述,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各式水族培菌濾材對水質之影響,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鬥魚的立鱗病與腹水,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SPS珊瑚斷支成長紀錄,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捕蠅草初體驗,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燈具與水草生長的關聯性,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二氧化碳與水草缸的關聯性,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微量元素,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陽台上的水草缸,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骷髏辣椒榕,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添加磷酸抑制綠斑藻之實驗,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除蝸牛劑及水草檢疫方法,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過度供給肥料對植物及環境的傷害,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論水草液肥之施用手法,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關於水族缸換水之必要性,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滲透作用存於水族的影響力,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TDS在水族的運用,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基肥,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根肥,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族生物過濾的發展沿革,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認識pH、GH、KH的旨趣,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淡水魚白點病的醫治歷程,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淺談抗生素用於水族對環境的衝擊,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質穩定劑與氨的模擬分析,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的脫鈣現象和改善方法,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清洗培菌濾材的操作概要,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缸的植物激素,2022

みずがめノ獅子,培菌濾材數量配置參考與溶氧量,2022

arrow
arrow

    みずがめノ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