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生要養分,水草同樣亦是如此,當環境沒有適足的養分就得靠我們施肥來滿足需求。一般水草肥料的型態有液肥、基肥及根肥三種,在種植水草前所鋪設的肥料稱為基肥,種植完水草後再補充的肥料稱為追肥,由此定義可知,供應水草根肥及液肥就歸於追肥。
自從黑土商品化之後,讓種植水草的難度下降,黑土含有腐植質、氮、磷、鉀等多種元素,與一般無肥力的栽種介質相比,它不僅能提供水草必要的養分助其生長,亦可降低水體的pH及硬度;然而黑土獨有的特性也反應在售價上,加上肥力釋放完畢便與尋常底砂無異,整體經濟性較差,所以個人偏好可重複使用的矽砂、陶瓷砂、黑金砂等底砂,這些底砂雖可重複使用,但欠缺水草所需的養分,故需要另外施肥。
▲在2015年首次嘗試在90X45X45公分的水草缸全面鋪設黑土,那時鋪設厚度約6公分,大概用了3.5包的黑土,花費約莫2,000元左右,個人總覺得黑土的經濟性實在欠佳。
▲基於用最少的成本來滿足相同的效果作為出發點,於是在2019年末開始構思自製水草基肥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構思與可行性的評估,決定在2020年將之付出實踐。上圖為整個自製水草基肥的全部流程,可以看得出來是以數據分析為其核心。
選擇自製基肥原料
前開敘明本文製作水草基肥是採取數據分析的方式,顧名思義就是要擷取數據,所以勢必要先建立足夠的母體樣本數來進行統計,而且擷取的數據量一定要達到充足的量才具備實用性,初期只能一步一腳印用時間來換取空間,確實把每天數據變化記錄下來。
▲受到台灣的《肥料管理法》的規範,農業用肥料應記載登記成分與性狀等事項,推定水草肥料並未認定用於農業,因此沒有要求坊間的水草肥料須強制公開養分含量。為求能順利自製水草基肥,獅子選擇採用農業肥料作為主原料,理由就是農業肥料有清楚標示養分含量以及價格低廉,再加上拿別人已經開發實測完畢的產品,可提高自製水草基肥的成功率,而且用不完的部分也可轉於園藝之用。在網路上搜尋眾多品牌的產品,經過多方比較後的結果,最終採用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肥)販售的黑旺系列(下稱黑旺)來當本次自製水草基肥的主原料。
▲上圖是黑旺所含的養分,當中還含有45~60%的有機質,黑旺有機質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泥炭
▲待測的主原料進場
▲立刻開箱
▲首先是黑旺特1號,總覺得很像某種零嘴?
▲黑旺特4號外觀好似黑糖
▲面對多元水草種植環境,若真要做細部考量,肥料配方會隨著水草品種、茂密程度、水質硬度、有無飼養生物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獅子之所以會選擇黑旺的其一原因就是配方可隨意彈性調整,針對需要高氮的草種,可用黑旺特1號;如有高鉀、低氮的需求,可用黑旺特4號。上圖為自製水草基肥的通用配方,採取兩者混搭的方式,用一份的黑旺特1號搭配三份的黑旺特4號,此養分配置本人自認為足以適用多數水草缸的種植環境。
▲除了黑旺之外,還會對GEX黑土(下稱黑土)進行數據擷取
▲黑土也很像黑糖,怎麼每個看起來都好像很好吃?(誤)
本文對黑土的數據有著莫大需求,主要是在編寫演算法需要利用它的數據來做為設計基肥的重要依據,此外,獅子也想知道黑土到底蘊含多少肥力於其中?關於黑土所含肥力這一點,這部分相信一定有不少人都有著高度興趣。
取得各式分析所需數據
前面已經介紹完各待測物,緊接著就是要實施數據擷取,由於本文採用有別於以往的迥異思維,是利用分析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數據進行自製水草基肥,所以務必要先搞懂TDS定義,對於尚未明瞭其定義的人,可以先閱讀〈滲透作用存於水族的影響力〉與〈TDS在水族的運用〉的內容。
在一切開始之前,首先必須建立一個純化的環境來取得黑旺的TDS總量數據,如果沒有在最少擾動的情形下擷取數據,後面還會有更多外在因素會左右數據變動,如此會變成分辨不易的渾沌狀態。數據擷取方法是將黑旺浸泡RO水,然後記錄每天黑旺TDS的數據變化,雖然一般住家無法像實驗室有著精密的設備,但無論再怎麼精密的實驗,系統誤差始終存在,以本文為例,只要能獲得各種足夠的數據,本人就更有機會利用數學的方式去化簡問題或是直接忽略影響權重微幅的干擾。
▲先秤好要浸水的黑旺重量,總共分三組測量,重量分別是1g、2g、3g,然後將黑旺特1號及黑旺特4號的重量在各自再分為1/2,以上圖2g為例,黑旺特1號重量為1g,黑旺特4號重量同樣為1g,初期先取得單位重量總TDS的數據,要先確定黑旺到底可以提供多少數據量?
▲黑土同樣分三組測量,重量一樣是1g、2g、3g三種,看看黑土的TDS到底能有多少?
▲在來就是測量RO水的重量,然後將待測的肥料投入容器中,接著就是每天記錄一筆TDS的數據
▲第一批實驗組總計有6個瓶子
▲把待測物投入瓶中,每天打開蓋子測量一次,總共每天要記錄6筆數據
▲獅子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測量這些瓶子的TDS數據,歷經31天的紀錄,數據已進入收斂區間,6個玻璃瓶總共累積186筆數據,從上圖可以發現黑旺單位重量總TDS十分驚人!這讓它與黑土的數據有百倍上的差距,兩相比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無法相提並論。
▲實測結果有個不知該讓人如何解釋的狀況,就是如果單純以黑旺2g做線性模擬1g及3g的數值,會發現1g的數值被嚴重低估,而3g的數值則被嚴重高估,雖然不一樣是正常的,但是彼此間數值差距頗為驚人,對此現象無論是更換TDS測試器,還是再準備6個瓶子做實驗對照,仍獲得雷同的結果。幸虧本次測量有考慮要加入多個樣本,如果當初只為便宜行事單取一個樣本數據,那到後面要對演算法進行實證會出現很大的劑量偏差,可能會令水草缸惡況連連。
▲先粗算一個劑量,開始對自己的2呎保種(雜草)缸進行翻缸,然後試種水草來取得經驗數據,這邊隨手拿個維生素空瓶當比例尺,可看出底部布滿密密麻麻的根系。之前這缸有渦蟲與盤蜷四處遊走,而渦蟲很可能是經由黑殼蝦帶入,以後購買黑殼蝦要多注意,好在這缸不是用黑土,可以直接把矽砂全部倒進鍋內加水進行煮沸,如此便能移除任何可能復發的後患。
▲首次試種的劑量偏向保守,也刻意不添加微量元素,看看會發生怎麼樣的情形?
▲基肥稀稀疏疏的分布
▲前述提到曾有盤蜷跟渦蟲出現,所以全部的水草必須再次進行檢疫,將特定水量倒入水桶再滴入本人自製的除蝸牛劑,這個自製的除蝸牛劑是採用高劑量、短時間的方式處理,是目前本人用過效果最滿意的方法,關於水草檢疫方法記錄在〈自製除蝸牛劑及水草檢疫方法〉一文裡。
▲設缸時間為2020年2月13日
▲翻缸會耗費不少時間,水草浸泡在水桶經過一晚都變得垂頭喪氣,部分葉子還泡到有點爛掉(汗)
▲放幾顆黑旺貼近玻璃,這樣可以就近觀察它的分解狀態
▲經過一週的時間,水草開始慢慢地恢復生氣,皇冠草只要長出新葉就把舊葉慢慢剪掉
▲持續擷取數據變化量,第三次紀錄時間為2020年3月3日,水草越長越高、越來越茂密,由於要觀察黑旺的效果,在刻意不添加任何微量元素的情形下,導致在第三週左右水草出現一些不可逆的異狀....
▲食人魚皇冠的葉柄顏色變深且有脆化的情形(汗)
▲紅雨傘同樣開始莖發黑與脆化,後面的幾株更是明顯,不知是否為肥傷所致?
▲紅雨傘葉似乎缺鐵導致葉片發白,缺鉬讓葉尖開始發黑,少數幾株小血心蘭的葉子也微幅出現異樣
▲同樣換個角度來仔細看看葉尖發黑的紅雨傘,到目前為止,多數水草尚未出現嚴重的異狀,另外對照紅雨傘從本的魚骨頭的葉片,變成新葉肥滿的外觀,可見到目前為止氮的含量尚且充沛。
▲植物長期欠缺元素會促成某些異狀,在學理上大多用單一元素作為解釋,如上圖左邊A、B各自獨立的情形,若欠缺的元素種類為複數,或許尚能確切指出某異狀是缺乏哪個元素所造成;倘若把情形顛倒過來,換成持續供給過量的複數元素,此時此刻的區分難度就會通往更高一層,用上圖右邊說明,假設A、B兩元素供給超量,讓水草出現生理異狀,這時該如何區分是哪個元素所造成,到底是A還是B?又或是A、B同時影響,那在C的部分它們各占多少比例?如果再導入拮抗作用,我們該如何精準描述?繼續把問題範圍擴大,過量的元素超過兩個怎麼辦?恰巧類似的情形在〈添加磷酸抑制綠斑藻之實驗〉當中也有遇到,相信這會是一道待解的難題。
▲不曉得有沒有人跟獅子一樣,看到前圖的交集部分會馬上讓條件機率浮出腦海?
▲第三週水草因缺乏微量元素出現異狀,開始進行微量元素的補充,連續2天提供微量元素5ml、黃腐酸2ml、NPK 1ml,其他的時間都是提供Fe-DTPA 4ml,遇換水就補充微量元素及黃腐酸,食人魚皇冠有順利救回來,開始長出健康的新葉,而紅雨傘多數已到無力回天的境地,只有救回兩株,接下來就用這兩株來繁殖。目前是2020年3月10日,種植的觀察時間將近一個月,並且也已經獲得不少經驗數據,感覺黑旺真的是肥力飽滿,水草生長速度好像比用黑土還要快。
▲繼續進行數據擷取,因為分析還需要知道黑旺每天的分布量及肥效期,所以黑旺要在含砂浸水的情況下執行,為求能盡量減少一些數據干擾,最先要將矽砂浸泡鹽酸讓一些貝殼碎片、珊瑚砂進行溶解的程序。
▲倒入鹽酸馬上開始吱吱作響,冒出大量的泡沫
▲處理完後用自來水確實清洗數遍,然後再用RO水反覆清洗三遍
▲這次讓黃腐酸、Dissolvine ABC、Dissolvine APN也加入擷取數據的範圍
▲開始裝填黃腐酸、微量元素進行TDS數據擷取,預設這3瓶矽砂厚度皆為5公分,此次裝填因為忽略視覺誤差,導致矽砂有厚度的差距,促使水位有高地的不同,好在這些被測物不太會讓藻類滋生,實際應用的劑量也無需太多,所以記錄完畢再用數學修正水位誤差的數據即可。
▲第二次裝填設定黑旺1g測量組有4公分、5公分、6公分;2g測量組有4公分、5公分、6公分;3g測量組有4公分、5公分、6公分;黑土測量組分有4公分、5公分、6公分,共計12瓶。有了前次的經驗,本次還規範矽砂及黑土的重量,從視覺上可看出各瓶間的水位高度十分接近,話說擺放一堆玻璃瓶排排站,這場景好似在哪見過?
▲黃金聖鬥士12宮全員到齊,準備突破嘆息之壁!
▲2020年3月14日又增加一張每天要填寫的表格
▲經過52天的期間,裝黃腐酸、微量元素的瓶內水都染色了,水位落差清晰可見,Dissolvine ABC跟Dissolvine APN兩者的螯合鐵原料不同,Dissolvine ABC是用常見的Fe-EDTA,而Dissolvine APN則是用Fe-DTPA,至於其他的微量元素仍都是維持EDTA的型態,我們可以看到DTPA的顏色蓋過EDTA的綠色。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改用染色力超強Fe-EDDHA的話,應該就會變成檳榔汁的顏色。
▲抵達收斂區間所用天數加上第一次測量無砂狀態數據的31天,共計用了83天。由於測量的容積與之前的瓶子不同,為求能與先前測量數據達到的一致性,上圖的數據已做過線性調整。
▲原先已將矽砂經過酸洗處理,就是為了要減少數據偏差,但隨意抽出兩組數據分布進行對照,整體上黑旺在有砂狀態比無砂狀態的數據量多了近50%,這個差距真的非同尋常,到底數據為何會大幅增量?這裡無法斷定到底是矽砂或是其他隱含原因所造成,姑且就用「神秘區域」稱呼那個範圍。幸虧事先已取得黑旺無砂的TDS數據,只要把黑旺有砂的數據減去無砂的數據,再通過一些演算過程,就大概可以推估數據分布。
除此以外,當時的測量期間時逢三月至四月底,那陣子天氣忽冷忽熱導致TDS數據有所抖動,此時又有個疑問,現今的TDS測試器應該都具備溫度補償,那為何數據還會有蠻明顯的抖動?而且不同廠牌所量測到的TDS數據還不一樣,個人猜想廠商可能刻意調整溫度補償的方程式做產品價位區隔,由於溫度的高低變化造成的系統誤差,後來已利用數學做過處理。
▲把黑旺有砂跟無砂的數據換個方式來表示,紫色面積就是「神秘區域」的樣貌
▲同樣已測得黃腐酸跟微量元素無砂的數據,可看出在有砂狀態相同受到「神秘區域」的影響,有砂的數據已經超越無砂的數據,而且還持續地增加,只不過獅子是以黑旺為主,況且微量元素是可以用液肥的形式補充,所以最終同樣也只測量到第52天作罷。
歷經漫漫長日,本人前前後後已經用了83天來取得數據,每天測量那些瓶瓶罐罐的TDS數據真的十分無趣,不過就算再怎麼無趣也會有終止的一天,於是終於要上演重頭戲的數據分析部分,這也意味著此趟歷程越來越接近終點,成敗就看接下來的發展。
利用演算法進行基肥設計
從來沒有編寫過演算法的獅子,初期是先閱讀一些相關資料,參考前人提供的演算法範例,待具備些許基礎概念後才開始嘗試編寫,為避免自己編寫的演算法出現不自知的大偏差還繼續下去,初期試種的經驗數據就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因為這是實際紀錄施用黑旺種植水草的狀態數據,假設分析出來的結果與經驗數據嚴重相悖,那就要對演算法進行修正,所以經驗數據具有檢驗、輔佐設計、提高分析可靠度的地位,直到確認分析結果應該沒有問題時,最後再以數學模型的方式輸出來進行實證。
▲上式是本文計算基肥用量所採用的方程式,雖非晦澀難懂,可能有人自始至終仍認為採用TDS數據作為分析標的很奇怪,與其漫天亂猜一個數字,分析TDS數據的確是個相對具體的方法,前面提到礙於一般住家沒有實驗室等級的設備,所測得的數據會與真確情狀有一定程度的出入,這時獅子導入調整係數的概念來當作補償。單從表面上來看,說穿了全文只是在決定農用肥料在水草缸裡面的用量及使用方法而已。
決定調整係數的過程中要考量諸多因素,我們都知道基肥是長期泡在水裡,養分供應也是每日連續變化,所以養分須盡量控制在一個相對不易大量滋生藻類、肥傷的濃度區間,同時還要配合水草的生長狀態,滿足水草每日養分需求,這些都須仰仗先前的經驗數據及不斷反覆施行的數學模擬,唯有嘗試過整個流程的人才能體會當中的繁瑣之處。
▲依本人種植水草的經驗,通常在初期都是採取設備二分法,就是要把光線、養分、CO2三者要視作一體,如果只有其中一個提升,另外兩個維持原狀只會效果不彰,所以務必要三者同進退,當然,不可否認這部分需要一定程度的經驗來決定。水草缸設置完畢後,再依草種、溫度、水流等條件來決定管理手法。
▲經過一番繁瑣又無趣的演算過程(握拳)
本文設定基肥鋪設區域是用底面積當基底,底面積又以公分當作單位,玻璃厚度則忽略不計,預設底砂鋪設厚度為5公分,並以每30X30公分作為一個單位,假設有一水草缸底面積為90X45公分就是4.5個單位,每單位的黑旺劑量為16~28公克;微量元素方面則是Dissolvine ABC:0.7公克或Dissolvine APN:0.9公克,微量元素也可改為用液肥的方式添加。
透過分析結果預估肥效期間最長可達兩個月左右,個人認為基肥能維持兩個月便足矣,但還是會因為用量與種植環境的差異而產生變化。先忽視天生長得慢得品種,就以前開取得經驗數據的水草缸為例,一般水草大概一個月就會長到一定的規模,兩個月就會整缸爆滿,後續只要針對草種追肥即可,至於黃腐酸跟微量元素一樣可用液肥的方式添加。本配方配置是為密植水草而生,如果未達密植情況,需酌減基肥施用量,只是肥效期也會隨之縮短,不建議沒有提供CO2與適切光源的水草缸使用本文的自製水草基肥。
接著是換水量,本文設定水草缸的基準高度為30公分,當水草種植完畢,前1~2週每天換水2/3~4/5,第3週視情況每1~2天換1/2~2/3的水,第4週同樣視情況每1~3天換1/2~2/3的水,之後全憑自己判斷,若水草缸高度超過30公分可酌減換水量,例如:60X30X45公分大於60X30X30公分的水量,雖然兩缸底面積都是60X30公分,但高度45公分的水量比30公分還要多,若不計玻璃厚度,一缸總水量是81公升,另一缸是54公升,差距1.5倍,這時可考慮酌減換水量。
最後是開燈時間,第1週每天為3小時,每增加一週就增加0.5~1小時,以此類推,第4週為4.5~6小時,爾後一樣自行決定,以上操作供參考之用,仍需視實際情況來決定操作方式。有人可能會覺得為何會有這麼多的使用限制?本文是透過數據分析去進行結果預測,與其說獅子的配方限制很多,倒不如說市售的水草基肥都無法像本人陳指這麼具體的使用內容。
▲可能有人會覺得為何要特地把基肥的養分用換水的方式做稀釋,如此不經濟的舉動,究竟意義何在?以上圖做為說明,搭配本文前面所擷取的數據,為求能達到預設的肥效期間,把劑量A提高至劑量B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然而滿足肥力的需求之後,伴隨而來的就是初期養分過剩的情狀,特別是前1~3週會有較高濃度的養分釋放量,暫先不談拮抗作用,當剛種下去1~2週的水草還在適應環境,遇到突如其來未能來得及吸收的過量養分,假使都不換水稀釋,很快就會抵達藻類孳生濃度,當其中一個藻類孢子登高一呼,率眾藻類提槍快跑前進準備進攻,然後就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還不限制開燈的時間,屆時會招來毀滅性的災害!直到第4週開始養分釋放量趨緩,加上生長茂盛濃密的水草吸收養分的能力上升,這時藻類孳生濃度就會垂直上移,後續搭配妥善的管理,自此藻類就不易大量出現。
▲同樣的情形在黑土也會發生,黑土一樣也會在前面1~3週釋放出不少養分,特別是大量使用黑土的情況,參照上面數據資料,這還是在一個圓瓶子內進行測量,換算瓶內黑土容積跟實際30X30公分底面積全面鋪設黑土的分量,少則也有著10倍以上的差距,所以新設缸的黑土不換水及減少照明時間同樣也會招來萬惡的藻類,深信許多人都能體悟這刻骨銘心的悲痛(汗)
曾聽有人提出「黑土沒有肥力」的論調,明明用黑土種水草就可以順利成長,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致經驗,而且也可以量測到TDS數據,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詞,或許是語感方面所釀成的差異?如果改口為「相較於其他基肥,黑土的單位重量肥力相對偏低」的講法,這樣就與實際情狀相近貼合。
最終實證
決一死戰的時刻即將來臨!俗話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幾個月時間付出的成效就看這次了,最終實證就用30X30X30公分的水草缸來決定勝負,如果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除了給初次編寫演算法的自己一點信心之外,未來大概很難會用黑土種植水草,暫不考慮黑土可以軟化水質、降低pH的特點,黑土肥力釋放完畢幾近喪失其價值;反倒是黑旺價格親民,搭配可以反覆利用的矽砂、陶瓷砂之類的底砂,使得兩者的建構成本迅速被拉開。
▲再次聲明,要把光線、養分、CO2三者視為一體,假如只有強化肥料而其他未能跟上,在整體條件未得滿足的環境下,個人強烈不建議使用本文自製的水草基肥,否則會後患無窮,這就好比沒有勤練駕駛技術的人,用雞腿便當去換駕照,貿然駕駛凶器上路很可能會造成他人財損、傷亡或是翻車的慘況。
▲現在時間是2020年5月20日,當天晚上剛好本人有空,趁這個機會趕快來完成設缸
▲此缸無設置專用的過濾器,純粹只用油膜處理器產生的水流來把CO2推送至缸內各處
▲開始撒下黑旺特1號7公克及黑旺特4號21公克,共計28公克,以及0.9公克的Dissolvine APN,前面已有提到,如果不想這時添加微量元素,改用液肥的方式供給也是可行,可參閱〈自製水草微量元素〉的內容。獅子直接用配方設定的最大值來進行測試,在這種30X30X30公分小水量的水草缸,養分濃度一定會劇烈攀升,若能在小水量的環境通過測試,表示選用較低的劑量或是更大水量的水草缸也能輕易駕馭,這次測試期間為兩個月。習慣用黑土的人可能會很難想像,居然只要這麼一點點的基肥就能種水草。
▲鋪上矽砂後,接著從儲藏室找幾塊石頭也跟著放進去。這次設景的底砂最薄厚度只有3公分,占底部面積約1/2,最厚的是右上方約有10公分,從前面數據得到的結果,底砂鋪設太薄容易使肥料濃度上升較快,由於實際造景的規劃有時會讓底砂厚度出現很大的厚度變化,所以當下我們仍需考量實際情況來微調肥料用量,或是可以把一部分的肥料集中在底砂厚度較厚的位置。
本次測試是做草原風格的造景,依據過去的水草種植經驗,初期如果底床無法提供足夠的肥力,單純只用根肥、液肥作為養分供應源,整體難度不低;或者只用有莖草測試,在高度不含底砂、玻璃厚度只有30公分的水草缸,會一直反覆進行修剪,如此也不易呈現肥力的態樣,這就是要用草原造景測試的理由。
▲同擷取經驗數據的水草缸一樣的步驟,水草入缸前先進行檢疫程序
▲獅子再次扮演自耕農插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現在已經是2020年5月20日的晚上快10點,終於設缸完畢,初期水色混濁乃正常現象
▲底砂厚度越厚,養分釋放到水體的量就越低;底砂厚度越薄,養分釋放到水體的量就越高,這次測試用的水草缸底砂最薄的區域約只有3公分,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5點40分量得TDS為435ppm,接著第三天測得TDS超過500ppm,同樣參照前面實測黑旺的數據,加上台灣南部水質及石材等因素,TDS測試器出現這種數字也稱不上什麼驚奇事,缸內扣掉底砂跟石材的體積,這缸實際總水量大概只有15公升上下,所以數值變化劇烈實屬正常,接下來就是換掉4/5的水量來降低養分濃度。
▲試想如果沒有事先取得相關數據資料,突然看到一飛沖天的TDS大概會嚇到魂不附體旋即翻缸,好在獅子有事先取得數據,從上面的黑旺增益來看,顯示約莫第6~7天養分釋放量就會趨緩,對照實際測量的結果大致也是如此,勿緊張~勿害怕~放寬心,這一切都是正常的(菸)
▲2020年6月20日水草已經紛紛拓展自己的領地,肥效觀察預設是兩個月,所以還得繼續觀察
▲遇到本人連續休假四天,測試時間已經近兩個月,先來個大換水,今明兩天要拍攝前後對照圖
▲無須多言,前後對照馬上就看得出來自製基肥的效果。關於自製的除蝸牛劑,自己也測試過非常多次,加上這次基肥實證及擷取經驗數據用的水草缸,至今皆無出現任何淡水貝類,再次顯現獅子自製的除蝸牛劑效果優異(確定不是運氣好?),唯一最大的限制就是僅限於缸外檢疫,若倒入水草缸清除淡水貝類,很可能沒過多少時間就準備翻缸,因為裡面的水草及生物全部死光光(汗)
▲終於為這胼手胝足的過程畫下休止符,由於毫無經驗及相關資料可供參考,這一路走來真的是跌跌撞撞,前前後後已用了超過半年的時間,最後得到一個算是令自己滿意的成果,多少也稱得上是一點小欣慰。
▲草原側面大約還有一小塊面積沒有長滿....
▲古芝穀精的顏色與外觀很像塑膠水草
▲再換個角度瞧瞧
▲身高不夠嬌小的迷你牛毛氈,不知是否為光線太弱所致?
▲底砂遍布迷你牛毛氈的根系
▲這個角度個人覺得很好看(笑)
無論是市售或是自製的水草基肥,多少會因為每個人操作方式不同而產生使用上的差異,所以這個自製的基肥還是需要累積些許使用經驗,如果擔心會失敗的話,初次使用可以從每單位最小劑量開始試驗。獅子已用此基肥試種水草數次都沒有什麼問題,這邊提供個人使用心得,考慮肥效期間,以本文所規範的用量區間為主,底砂越薄,黑旺可以用多一點;底砂越厚,黑旺可以用少一點,初期務必要配合換水來稀釋水體中的養分,最好能搭配TDS測試器一併使用,這樣才能更能具體了解當下水草缸的狀況。
最後再補充一點,由於黑旺標明不含鎂,針對在RO水或是GH極低的水質環境種植水草,可能需要注意鎂元素的補充,依據經驗法則,一般TDS低於500ppm的情況,現下鈣、鎂的比值約為1:1/4~1/2,假設目前自來水TDS為270ppm,用試劑測得鈣的含量是100ppm,則鎂的含量有可能落在25~50ppm附近;而TDS超過500ppm後,兩者的地位就會開始互換。
日後碰到要更改原料的情形,那這次做的研究是否就付諸流水?倘若以後出現更優異的原料,可同樣比照前面黑旺的作法,先取得1g、2g、3g各自無砂的數據,預計時間為3週,遇有特殊的情況可將時間展延或縮短,取得新原料數據資料後,代入預先寫好的程式跟黑旺做比對,剩下的一切都交給電腦運算處理即可,如此就可以決定新的原料劑量,整體轉換時間會快上許多。
或許是獅子不是相關系所出身的緣故,所以才能跳出侷限思維的牢籠,利用TDS設計水草基肥在眾多人眼裡看似天馬行空,其實是經過審慎的評估才做出的決定。放眼水草缸領域,利用TDS數據自製水草基肥,且有對外公開整個流程、分析論述、建立配方及實證的人,獅子很可能是全球首位這樣胡搞的人,猜想台肥可能做夢也沒料到,自家產品竟會被人拿來製成水草肥料,而且還是分析TDS數據這種奇特的方法。自製水草肥料就只剩最後的根肥,緊跟著就來看〈自製水草根肥〉的內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