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氧氣的供應有非常多源自於藻類, 藻類透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供生物呼吸之用,排除海水缸中某些具備觀賞價值的高等藻類,絕大部分的藻類對於觀賞水族來說,是一種減損觀賞價值的存在。在水草缸裡面有幾種獅子非常厭惡的藻類,分別是藍綠藻(Blue green algae)、黑毛藻(Black brush algae)及綠斑藻(Ggreen spot algae)這三種,首先是藍綠藻,雖然它被稱為「藻」類的一種,實際上卻屬於細菌,本體質軟易刮除,但要確實清除乾淨需要下點功夫;再來是眾人所熟知的黑毛藻,萬惡的黑毛藻能適應多種水質環境,加上其韌命的特性,治療期間經常需要耗費數週;最後是綠斑藻,外觀呈現綠色圓點狀,易在水草缸磷酸(PO4)濃度低時出現,較常於生長緩慢的水草、老葉及魚缸玻璃表面上見到它的蹤影,此藻硬度高,若生長在水草葉片之上,採取硬性施以外力加以刮除,多半是得到葉片被刮破,而綠斑藻依然緊緊附著其葉片上的結果。
綠斑藻本屬堅硬的藻類,清除它的方法有數種,這邊提供個人常見的三種方法,第一種是生物清除法,有人選擇用蜜蜂角螺、斑馬螺之類的螺類來吃掉綠斑藻,初期清除效果可能真的不錯,據個人經驗是螺類到後期都會隨處亂跑跟產卵,而卵又愛產在造景用木材或石材的隙縫之中,形成視覺上強烈的對比;其他的食藻魚類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不時見到小精靈、白玉飛狐一直在親吻綠斑藻,而綠斑藻始終立於原處屹立不搖。塗抹檸檬酸也是常見的手法,利用換水的機會來降低水位,將檸檬酸塗抹在欲清除的綠斑藻上,靜待些許時間就會發會功效,不過此法也是有很大的問題,就是劑量與等待的時間,濃度太高或塗抹後等待時間過長,雖對造景用木材或石材沒什麼影響,但對某些耐受性較差的水草就會造成傷害,此法適合有經驗的人。浸泡漂白水應屬最無敵的終極手段,把長滿綠斑藻的木材或石材取出浸泡在稀釋過的漂白水當中,同樣靜待一段時間即可清除,這招是無論遇到什麼藻類都會死亡的必殺技,另外也有將水草浸泡在漂白水裡的操作,由於漂白水對水草也有強大的殺傷力,有的品種甚至只能承受幾秒鐘而已,劑量跟時間的拿捏極為重要,此法適合熟手使用。以上的結論就是利用生物清除綠斑藻雖然最安全,但效果不彰,只有輔助用途,而檸檬酸及漂白水在使用上實需一些經驗,控制不好極可能會讓水草一併死亡。
在許多種移除綠斑藻的手段中,有一個操作方法是靠添加磷酸來抑制綠斑藻生長,然而此法多為是講述其最終結果,似無見到有人紀錄使用磷酸抑制綠斑藻的完整過程,本文將針對使用磷酸抑制綠斑藻的效果來做實驗。這次是利用〈陽台上的水草缸〉中的原缸作為實驗對象,首先來看上圖的食人魚皇冠的老葉,可以清楚地看出葉片表面布滿了許多綠斑藻,它就是這次實驗最主要的觀察標的。
▲葉片上有大量的綠斑藻附著,另外還有咖啡色點狀區域的藻類,該藻似乎是墨漬藻,可能是硝酸和磷酸間的不平衡及CO2不足所致,不過並非這次的主角,所以暫先不管它。
▲水草缸上方視圖
▲順道一提獅子所著〈水草燈具與水草生長的關聯性〉提及欲種植一般紅色水草,強光是個重要環節,上圖的丹麥血宮廷整體所處環境並非強光,所以並沒有轉紅的情形,可能是先前沒修剪到的關係,當中有一株已經頂水接近光源,因為比其他同種水草接受相對較強的光,雖然顏色並沒有很紅,卻唯獨那一株丹麥血宮廷開始出現轉紅的現象,足見紅色水草轉紅與光線確有相當的連結程度。
▲本實驗初期設定期間為2至3週,每週進行拍照紀錄一次,在實驗前先將丹麥血宮廷剃頭修剪,此舉除了能更清楚看到食人魚皇冠的葉片外,還可借助丹麥血宮廷的後續成長樣貌來強化時間序列的真實度。
▲距離頂水還有一段距離的紅雨傘
▲由於本實驗是藉由投入磷酸來抑制綠斑藻,所以磷酸二氫鉀(KH2PO4)或磷酸氫二鉀(K2HPO4)兩者任選一種都可以,本文採用磷酸二氫鉀來實驗,至於本文所投入的劑量則依獅子所著〈自製水草液肥〉的配方當「起始基準劑量」再乘上一個倍率來調製。
▲現在開始實驗,第一週液肥配方先嘗試用每100公克的水加入起始基準劑量0.5倍的硝酸鉀及起始基準劑量3倍的磷酸二氫鉀來調製成200毫升的液肥,實驗初期設定每週換水兩次,每次換掉約1/2的水量,液肥則是第一天每30公升的水量添加1毫升,然後第三天開始提升為每30公升添加2毫升,最後到第五天變成每30公升添加3毫升,經過一週的期間發現根本沒有變化,綠斑藻仍然牢牢地附著在葉片上。(汗)
▲經過一週後丹麥血宮廷開始冒出側芽
▲準備來修剪遮住視線的粉紅虎耳,接著實驗進入第二週
▲由於上週發現綠斑藻沒有變化,只好把原先調好的液肥拿去倒在花圃中,再次修改液肥配方,這次完全不添加硝酸鉀,單純只用起始基準劑量3倍的磷酸二氫鉀來調製成200毫升的液肥,既然要觀察效果之有無,改成一週換水一次,同樣是更換1/2的水量,每日直接添加超高的濃度,以每30公升的水量添加12毫升,此時測量水體的TDS約增加30ppm,可見所投入的劑量真的不低,或許是這缸水草生長茂密才能承受這麼高的濃度,最終發現磷酸二氫鉀在抑制綠斑藻上確實存有效果。
▲雖然抑制效果已經顯現,同時也衍伸出部分水草不適的問題....
▲皺邊椒草葉梢出現枯黃
▲同時有好幾片都發生同樣的情形....
▲中文有物極必反這句成語,意指當事物發展至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對於水草養分供給,磷(P)過量時會停止對鐵(Fe)、銅(Cu)、鋅(Zn)等元素的生理作用,以及減退對氮(N)的吸收;鉀(K)過量則會抑制水草對鈣(Ca)、鎂(Mg)元素的吸收,且水草還會因液肥濃度提升造成滲透壓改變,形成生理脫水的現象,嚴重者會死亡。
水草單一元素供給過多或不足會產生不適的症狀,關於這部分前人早已研究透徹,除非有特殊的情形或是能推翻前人研究的理論出現,作為後人的我們應勿需再次贅述雷同的內容。已知磷酸二氫鉀可同時提供磷及鉀元素,透過肉眼來觀察本實驗,皺邊椒草的葉梢枯黃到底是單純因為過量的磷或是過量的鉀,還是同時受到過量磷及鉀的交互作用,又或者是高濃度的液肥讓TDS攀升,使滲透壓改變所造成的?這點本人無法確答,因為在一個實驗中存有兩個以上的環境變數時,基本上已全然跳脫敏感性分析的範疇。關於多種元素超量供給所產生交集的情形,這點在〈自製水草基肥〉也有相關的敘述。
▲雖然本實驗已看出磷酸二氫鉀確有抑制綠斑藻成效,伴隨而來的卻是皺邊椒草出現不適的狀況,既然實驗已經開頭,那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實驗做到底,再繼續延長一週提供同樣劑量的磷酸二氫鉀,看看到底還會發生什麼事?
▲丹麥血宮廷又長得更高了
▲紅雨傘越接近水面,顏色也微微轉紅
▲本實驗結束,由於此缸置於陽台的原故,在光線方面會因當日艷陽高照或陰雨綿綿的氣候而有所差異,導致拍出來的照片上下對照會讓人覺得有環境光源不一致的狀況,再加上水體拍攝本屬不易,所以視覺上看起來會不盡相同。經過三週的實驗觀察,第一週到第二週便已收到效果,而第二週步進到第三週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結論就是磷酸二氫鉀當中的磷酸確實有助於抑制綠斑藻,單純添加高濃度的磷酸應該只要1~2週的療程便能收到效果,實驗同時也發現在水流不足所形成水流的死角,導致磷酸二氫鉀抑制綠斑藻的效果會打折扣,這可能是水流循環不佳致使整缸的濃度不均?除此以外,在高濃度的磷酸二氫鉀充斥於水體中,可能會對於某些水草造成生理上的衝擊。
▲第三週與第二週的結果幾無不同
▲因為毫無整理的關係,缸內顯得十分雜亂(汗)
▲皺邊椒草葉梢枯黃的狀況有擴散加劇的情形....
▲枯黃的葉梢特寫
▲枯黃的情形慢慢地向整片葉片擴散
▲黑毛藻出現!該適時提高CO2的供給量了
▲看到水草缸裡面的藻類在行光合作用就會莫名的火大(握拳)
▲紅雨傘終於頂水
▲這顆種植多年的邪惡之眼母株依舊強健,最近又拉出兩根花梗總共繁殖10顆子株
▲該開始動手整理及修剪水草
回到原點,試想最早誘發藻類的成因為何?這個部分前人早有相關的研究,基本上可歸納出影響最大的是「水」的部分,若要用更精確的描述,就是指「水中化學物質」的含量,這論述可能違背許多人的直覺,但目前水草界的研究都把矛頭都指向水中的銨(NH4+)為誘發藻類的元凶,那水體裡又是什麼東西在左右水草缸中銨的數值?答案就是大家所熟知的pH,再深入研究會發現pH不只是能影響硝化作用而已,尚可改變水體中的氨(NH3)及銨兩者彼此間平衡關係的能力。我們先瞭解pH的定義是指氫離子(H+)的濃度大小,當pH值愈低時,表示氫離子濃度愈大;當pH值愈高時,表示氫離子濃度愈小,當具備此基本概念後,經由下式得知在氨吸收一個氫離子會形成銨;或銨脫離一個氫離子形成氨,故pH值愈低時,氨就有充足的氫離子來形成銨,當銨的比例越高時,而氨的含量就會減少,反之亦然。
▲銨與氨兩者間存有一種可逆的化學關係
氨與銨中文讀音雖相同,兩者性質上卻差很多,氨本身具毒性這點眾所皆知,而銨卻是無毒的,當pH越高會讓水體中的氨所含比例越高,此時供硝化作用的反應基質濃度也會增加,如此有利於提升硝化作用的速度,據文獻講述硝化作用在中性至偏弱鹼性的環境最能發揮功效,若pH值低於6.5時,此時硝化作用便會立即停止,顯示出偏酸性的水質具有抑制硝化作用的情形。當氫離子濃度增加使pH降低時,由上圖得知氨就會漸漸地轉成無毒性的銨,這對生物是有莫大的益處;而對水草缸可能就有點麻煩,在前人的研究認為銨具有誘發藻類孢子滋生的強大本領,至於銨誘發藻類滋生所需的濃度、存在水體的時間及各種藻類對銨需求量,就如同磷酸為何可以抑制綠斑藻一樣成謎,目前生理作用尚且不明,但只要水體中尚有銨的存在,就有機會不斷誘發新的藻類出現。讓我們回頭想想,每當水草缸出現藻類,我們是不是都下意識第一個想到要換水,換水的目的就是為了稀釋水體中的化學物質,只是傳統觀念認為當中的化學物質並不包含銨。本質上藻類滋生初期與「光」並無太大的關連,待藻類開始擴大繁衍後,光線及其他因素才會提升至重要的地位。
齊備上開觀念後,水草缸的日常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落實規律換水、吸底砂的穢物、清洗過濾器等維護是有助於水草缸的健康,目前獅子也維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將其他測試用的水草缸pH維持在6.8~7.2之間,並且實踐每週換水兩次,每次約更換1/2的水量,確實沒有太多藻類的問題。減少銨的產生只是開端,後續還須搭配其他的管理手法,這裡強烈建議採取生物低密度養殖及勿過度餵食,特別是低密度養殖是獅子所力推的要點,飼養密度高就得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去維護,這會變成「是魚養人,不是人養魚」的窘境,此心得只要曾有養過海水缸的人便能通曉,特別是飼養珊瑚的人更能有深刻的體會。
如果要問獅子水草缸哪種防藻方法最具奇效?依照經驗法則,本人的回答是初期設缸採取密植水草效果最好,由於水草會吸收水體中包含銨等化學物質當養分,可借助該項特點來減少爆藻的情事發生。這邊再提供一個注意事項,就是水草缸追求的是環境平衡,並不是一味地將全部的化學物質都壓至極低的數值就是最好,例如像是本文所提的磷酸,或是其他像是硝酸鹽(NO3)等,當這些化學物質含量處在低點時,同樣會有藻類滋生的可能。
參考資料
蔡若琳,氨氧化細菌的特性及新式生物脫氮技術之探討,2008
沼澤缸之家,水族缸中的藻類(04):藍綠藻或藍綠菌,2008
沼澤缸之家,受控制的不平衡施肥法(5):藻類的防治,2012
柯清水,養魚先養水,20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