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jpg

  水族的白點病算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魚類疾病,此病是由寄生蟲所引起,然而一樣都是白點病,淡水及海水的致病原卻截然不同,淡水白點蟲稱為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而海水白點蟲稱為隱核蟲(Cryptocaryon irritans),兩種白點病的醫治方法不盡相同,由於獅子手上目前沒有海水魚得到白點病,因此本文以治療淡水魚的白點病作為首要編寫內容。

淡水白點病介紹

  淡水白點病會寄生在魚隻體表、鰭、鰓及眼睛等部位,外觀上可看出魚隻身上冒出許多小白點,此病會產生魚隻衰弱、組織壞死等症狀,有時還會出現呼吸障礙,即便是水中溶氧充足,病魚仍可能無法有效獲得氧氣,嚴重者可能會窒息而死。淡水白點蟲寄生於鰓部時,會造成廣泛性鰓絲潰爛,併發細菌感染引起全面性潰爛,可能演變成規模性的魚隻死亡;寄生在魚鰭時,將會使鰭部的柔軟組織崩壞;寄生在眼部位置,造成眼窩組織病變及眼睛白濁的現象。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2.jpg

▲魚得到嚴重白點病的情形,可以看到身體布滿諸多白點,白點的尺寸約0.5~1mm(圖片出處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3.jpg

▲淡水白點蟲在顯微鏡下的樣貌,成熟個體長約500~800μm,內部有馬蹄形的外觀(圖片出處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4.jpg

▲淡水白點蟲的生命循環

  來概略敘述淡水白點蟲一生,淡水白點病常好發於低水溫時期,尤其是天氣由熱轉涼的時節最常見,台灣的11月~4月為此病的流行期,這些肉眼看不太到的小傢伙必須要寄生魚體才能存活,假如環境中不存在可使其寄生的魚隻,白點蟲最後便會邁向死亡,原則上,自來水中不會有牠們的身影,因為我們的自來水的輸送管道沒有魚隻可供牠們寄生。

  接著遵循上圖的數字順序,來講述淡水白點蟲一生都在幹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1)白點蟲鎖定可被感染的對象,通常是體虛、免疫力差的魚隻;(2)白點蟲發動攻擊,寄生宿主身體吸取養分;(3)白點蟲因吸取宿主養分成長,當牠越長越大時,導致魚隻體表細胞被擠出形成我們所見到的白點;(4)白點蟲生長成熟或被免疫細胞驅趕而離開宿主體表,這時白點脫落,然後沉入水底或附著於水草、石材等物體上,要注意脫落的白點並不是白點蟲,白點蟲本身是肉眼無法看見的尺寸;(5)白點蟲分泌凝膠狀物質構成繁殖囊胞,便在裡面繁殖仔蟲,這時才是感染的開端,仔蟲體長約30~45μm,以15~25°C為繁殖溫度,25°C約7~8小時便能繁殖出100~1,000隻仔蟲,這就是為何天氣轉涼容易發生淡水白點病的原因;(6)當仔蟲破囊胞而出,在水中再次尋找新的倒楣鬼來寄生,若24小時內未能寄生宿主則會死亡。淡水白點蟲生命週期會因水溫高低而有所不同,10°C以下會停止發育;15°C時約有14~15天;20°C時約有7~8天;25°C時約有4~5天,由此可見當溫度越高,其生命週期越短暫。

  還有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並非魚身上出現白點就是一定白點病,因為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疾病,只是白點病仍屬較為常見,可參酌前人的研究加以判別,其區別要領有(1)魚隻身上的白點很白,且表面很光滑及邊界清晰;(2)魚隻的食慾不算太差;(3)魚隻身上的白點會變大或因脫落而消失,並不會突然間縮小;(4)魚隻身上的白點的位置會改變,這是因為既有的白點會脫落,然後別處又有新的白點長出來的所致,假如魚隻上身的白點經過2~3天以上都沒有改變位置,也沒有長出新的白點,那就不是白點病。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5.jpg

▲2020年11月購入兩隻小精靈放進測試自製水草基肥與根肥的保種缸內,怎知當晚就寢後,睡夢中出現一個「迷之音」通知獅子最近水族通路的小精靈狀況不佳,並告誡暫先不要購買,隔天醒來看到兩隻小精靈身上冒出白點,其中一隻還虛弱到被油膜處理器吸入,本人見狀隨即將兩隻小精靈撈出來加以隔離,接下來要準備開啟治療牠們白點病的歷程。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6.jpg

▲同樣都是小精靈,隔壁大型水草保種缸每隻都是健健康康,吃好睡飽沒煩惱....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7.jpg

▲同缸在深綠皇冠上休息的大和藻蝦

進入治療白點病的過程

  白點病雖很常見,在醫治上也稱不上很困難,但要根除乾淨就必須扎扎實實下功夫,本文採用較為和緩的醫療手段,醫治病魚過程的費用負擔很低,只是療程較為耗時,如果遇到魚隻病況緊急者,可考慮購買水族用藥直接進行藥浴。2013年獅子剛接觸水族沒多久,那時發現自己飼養的金魚得到白點病,那時因為等級太低,還沒能走出新手村的緣故,加上從未遇過這種情況,很擔心金魚會有生命危險,趕緊跑到大型連鎖水族店詢問店員該如何是好?當時店員有推薦一款治療白點的藥品,本人立刻把藥買回家,看完用藥說明後立刻把金魚撈出來隔離進行投藥,整個過程記錄在〈金魚保母〉的文章。想想自己不曉得已有多少年沒遇到白點病了,想不到在2020年末剛購入新魚的第二天慘遭白點病的襲擊(汗)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8.jpg

▲在進行淡水白點病療程之前,要先張羅所需物資,本次準備電子秤、加溫棒、食鹽三樣,由於目前11月天氣漸漸轉冷,為能確實提升水溫,所以要借助加溫棒來提高水溫。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9.jpg

▲本文採用台塩高級碘鹽做為治療淡水白點病的示範,這類料理用精鹽在生活中十分易於取得,惟某些人認為應用粗鹽比較恰當,理由為精鹽中所含的碘會傷及魚隻健康,從台塩高級碘鹽外包裝得知裡面碘的供給是用碘酸鉀,對照LD50並加以試算後,不難發現這種低含量不足以對一般魚類造成傷害,與其擔心碘會傷魚,倒不如不要胡亂下藥毒魚還比較實在。本文選用精鹽治療淡水白點病,其實精鹽還可以在淡水魚檢疫的時候用到,至於觀賞魚檢疫的操作,在〈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當中有提供操作基準。

  設定鹽浴濃度為0.5%,所以本療程精鹽用量為每1公升的水添加5公克的精鹽,經試算得知裡面碘的含量為0.1ppm,對比高毒性的銅,一般銅的濃度低於0.1ppm大致上就無害,事實上,微量的碘是具備殺菌的功能,如果有人仍對這0.1ppm的碘充滿顧忌,心裡始終總覺得毛毛的,那就改用其他標榜不含碘的精鹽,此外,遇某些敏感品種,鹽浴濃度以0.3%為上限,也就是每1公升的水添最多只能添加3公克的精鹽。注意!千萬不可將直接鹽添加在水草缸內,鹽的另外一個名稱叫氯化鈉(NaCl),某些水草恐會因含量偏高出現生理異狀或死亡,這部分在〈鈉型軟水樹脂用於水草缸之疑慮〉早已有實證。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0.jpg

▲為防止災害迅速擴大,強烈建議把病魚撈出來隔離治療才是良策,這是要避免白點病擴散到整個水族缸。這次鹽浴總水量為5公升,所以總共需添加25公克的鹽,加鹽的用意可以殺死離開囊胞的仔蟲,但對鑽進魚體的白點蟲及已形成的囊胞無效,這點即使用藥物也大致相同。鹽的添加方式應分數次執行,此用意是讓病魚能慢慢適應滲透壓的變化,有時病魚體虛難以適應環境偏快的轉變,為能減少病魚的負擔才分數次添加鹽,關於滲透壓的資訊可參閱〈滲透作用存於水族的影響力〉的內容。

  本次療程採用分4次添加鹽來慢慢提升濃度,每次間隔3~5小時,假如時間不緊迫,每次添加的時程間隔可以再延長。初期兩隻小精靈都放在隔離治療用的水桶,在添加第一次鹽後,經過數小時準備添加第二次的時候,之前被油膜處理器吸入的那隻小精靈已經死亡,不知道是不是身體過於虛弱熬不住滲透壓的變化?最終本文只能用一隻小精靈作為治療紀錄的觀察對象(泣)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1.jpg

▲紅圈處可清楚看見附著於小精靈身上的白點,除了冒出白點外,同時也出現些許爛尾的病徵,加鹽還有另一個用處,就是可以減少黏液的分泌,幫助病魚爛尾的傷口癒合,降低遭受細菌感染的機會。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2.jpg

▲原本底部有些許小精靈的排泄物,可以適時先吸出來,減少後續的水質污染。在分次添加鹽的過程前,可以慢慢地把水溫提高至30°C,提高水溫的主要用意就是要縮短淡水白點蟲的生命週期,30°C可讓牠們的生命週期縮減至1~2天。當全部的鹽都添加完畢後,持續讓水溫維持在30°C靜待3~4天,這段期間嚴禁餵食,幾天過後觀察魚隻狀況。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3.jpg

▲經過幾天的觀察,肉眼已經看不到小精靈外表的白點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4.jpg

▲紅圈處為較醒目的白點,白點脫離後白點蟲會產生繁殖囊胞,此時才是最易遭受感染的時期!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5.jpg

▲病魚身上的白點是因為「脫落」才看不到,這會讓飼主誤以為白點病放任不管會自然痊癒,倘若魚隻在罹病初期沒有加以隔離治療,任由白點在原缸脫落,恰巧原先病魚的抵抗力有建立起來,以及其他魚隻抵抗力尚足而暫無出現白點的情形,其實是白點蟲在伺機等待下次復發的機會。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6.jpg

▲四處可見已經脫離的白點,如果確認白點全數脫落,另外再準備一個容器裝一樣的水量、鹽量,水溫依然維持在30°C,直接把魚移到裝新水的容器中,然後繼續靜待觀察6~7天,同樣禁止餵食。再次強調脫落的白點並非白點蟲,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白點蟲,該脫落的白點屬於魚的體表細胞。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7.jpg

▲經數日確認沒有疑慮後,這時另外準備一個容器,裡面的水量約為原先的1/5~1/4,水中鹽的濃度跟原先同樣是0.5%,如果水溫偏低最好是加溫,然後再把小精靈移到新的容器內,開始慢慢把滲透壓調整跟原先的環境相似,跟之前加鹽的操作相反,每間隔3~5小時添加1公升的水量稀釋鹽分,直到水量跟原先容器相同或更多,稀釋鹽分可以借助TDS測試器輔助,觀察TDS數值慢慢降下來接近我們水族缸的數值,此法的原理紀載於〈TDS在水族的運用〉一文中,在全部步驟完成並進行對水後,可以準備讓小精靈回到水族缸中。

  前開得知海水同樣也有白點病,只是寄生蟲的種類不同,因此無法拿本文的操作手法用在海水白點病,主因是海水白點蟲不怕加溫,且30°C反而是牠們最適合繁殖的溫度,也因為這樣,海水白點病常好發於夏季,再來海水缸本不宜加溫,加溫至30°C恐有生物死傷的疑慮,故海水白點病需另尋他法,或購入市售標榜可以治療此類疾病的水族藥品。

  終於將整個療程全部記錄完畢,這次是秉持著嚴謹的態度來治療,整個過程可以充分感受到十分耗費時,然而在治療某些水族疾病所需時日還會比白點病來得更久,身為飼主的我們,治療期間務必要有耐心,既然已經選擇飼養牠們,就要肩負起照料牠們的責任。魚類疾病種類繁多,個人認為立鱗病(松果病)及腹水非常難醫治,相關資訊記錄在〈鬥魚的立鱗病與腹水〉的內容。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8.jpg

▲2020年11月22日把醫治完畢的小精靈放回水草保種缸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19.jpg

▲經過兩天的觀察,魚體外觀看起來沒有異狀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20.jpg

▲原本爛掉的尾鰭也在慢慢回復中​....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21.jpg

▲2020年12月9日可看出尾鰭完全復原,身體也無異樣,確認小精靈已經回復健康(蓋章)

連翹的誤想連結

  從以前到現在,台灣的水族界至今仍有諸多「都市傳說」被廣為流傳,其中一個就是利用中藥的連翹去治療白點病,甚至認為不分淡水或海水皆有療效。中藥的連翹有對抗細菌感染的功效,其所含之化學成分十分複雜,而且同樣的中藥材,不同生產地的原料濃度很可能都不一樣,那投藥的標準在哪?倘若它真能夠治療淡水與海水白點病,試問到底又是裡面什麼物質發揮作用?如果飼主在主觀上,有清楚認識用連翹是為避免在白點脫離魚體後,可能形成傷口而遭受細菌感染,或許用連翹還勉強說得過去,然而事實上幾乎不是這麼一回事;反觀水族西藥,針對有用的物質都盡量做純化,不僅有助於療效,亦可減少各物質間交互作用產生難以預期的不良反應。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22.jpg

▲上圖是連翹的外觀,為這次「都市傳說」的主角

  從本文最前面一路闡述下來,已知不管是淡水或是海水的白點病,皆為由寄生蟲所引起,原則上拿抗菌藥來驅離寄生蟲,這豈不與張飛打岳飛相仿?兩者間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毫無關聯,同理,直接用抗生素治療白點病大多也不會有什麼奇效,況且抗生素的不當使用不僅有礙生態,還很可能對人類有深遠的危害,這部分議題在〈淺談抗生素用於水族對環境的衝擊〉的內容有相關論述。關於連翹之所以會讓人產生可治療白點病的誤想連結,推測是淡水及海水的白點皆會脫離病魚身體,這讓飼主誤認白點消失等同痊癒,但可能過陣子白點病又再度復發,這也突顯新購入魚隻在下缸前,活體檢疫的重要性。

  假設今天飼養的魚隻出現白點,恰巧我們在水族缸內放置一塊磚頭,隨著時間的推移,魚隻身上的白點漸漸脫落,然後我們又誤認白點消失就是白點病已治癒,這時將會面臨尷尬的情形,我們會不會也誤認磚頭具備治療白點病的療效?如果推定有療效,那多大的磚頭可以對應多少水量?還有該如何使用,是放3天或5天要拿起來換新磚頭,還是要繼續放到白點都看不到為止?回到原點,要排除誤想連結需從學理著手,學習正確的水族知識,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此才不會人云亦云。

空条承太郎とスタープラチナ.gif

▲大家來齊力擊潰不實的水族都市傳說(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

活用三段論證法

  接觸水族的領域會發現,水族知識範圍涉及廣泛,相信很多人應該跟獅子一樣不具備相關背景,所以初期會很容易被一個小問題就弄得手足無措,然後就誤信謠言。依本人過去一路走來的經驗,這除了學理知識尚待補充外,些許人會在邏輯上卡住,促成不求甚解的思維擴大散開,造就今天水族界「都市傳說」的蔓延,對於這些不實的謠言,這邊提供一個判斷要領,本人稱之為三段論證法。

淡水魚白點病醫治歷程_23.jpg

▲上圖為三段論證法的順序,本文以孔雀綠(Malachite green)作為範例,依《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第5條及《農防字第1071471568A號》之規定,孔雀綠為動物用禁藥,但專供飼養於水族缸(箱)內觀賞魚疾病治療使用者,不在此限。

  在依順序解釋前,本人強烈建議飼主購買合法來源的藥品,務必按藥品說明指示劑量投藥,萬萬不可用來路不明的藥物!(1)首先「定性」就是要確立相關病徵屬性,在學理上要能連結,什麼症狀就要找到相對應的藥品,上開提到預設是選擇孔雀綠作為治療藥物;(2)當治療用藥物確定之後,再來「定量」就是決定劑量,假設孔雀綠的治療劑量為0.1~0.2ppm;(3)最後的「用法」就是施用治療藥劑的方法,這邊設定為7~10天的藥浴。依序從(1)走到(3)時,倘若在(3)發現原先的劑量0.1ppm似有偏低,這時可能要提高劑量至0.2ppm,或是提升劑量至0.2ppm後,病魚出現不適的症狀,當下可能要降低濃度或是做別的處置,這些都仰賴飼主觀察來調整,這整體架構就類似一個閉迴路控制系統,最後就是治療期間非必要不要去打擾病魚,讓病魚好好養病。

  施用藥物劑量有時會因為環境或魚隻體況而有所差異,例如某些飼主會在病魚所處的原缸下藥,如果原缸內的硬景、底砂、水草、水質或濾材等各式原因導致藥物效用打折扣,這時可能就需要提高劑量,另外,某些飼主是接受前手的魚,而這個前手又胡亂下藥導致該魚隻臟器嚴重受損致無法修復的地步,就算依循藥品的最低劑量也一樣會出現不適的情況,偏偏藥物要產生效用必須滿足特定閾值範圍,濃度太低沒什麼效用,濃度太高又容易出意外,嚴重者病魚直接死亡,這時真的只能看情況來做操作。獅子強烈建議治療病魚最好準備一個乾淨且獨立的容器進行隔離治療與觀察,那怕是用一個水桶也行。

  三段論正法擴及至其他水族領域一樣有適用空間,例如:水草液肥的使用,添加到某劑量會造成水草缸藻類大量孳生,這時我們要調降液肥的施用量,此法尚能預為判斷某些方法是否有效,例如:連翹可抗菌,但學理它無驅蟲功能,一開始「定性」就出問題,所以推論連翹用於治療白點病的助益不大。表面上看起來這所謂的三段論正法根本就是用膝蓋想也想得出來,本文似有過譽之嫌,事實上,對應到現在觀賞水族現況,許多令人深信不已的都市傳說根本毫無根據、學理不通或來源不明,至今仍被不少人盲目追捧,足見人類的膝蓋並未如我們大腦所想像的那般聰慧。本人在新手時期飽受都市傳說的荼毒,真的是吃足苦頭,早已走過無數的冤枉路,故有其必要提倡三段論正法讓水族玩家作為判斷工具。本文發布日期為2020年12月12日,未來遇相關法令有所修改,依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從其適用。

參考資料

劉文御、黃世鈴、張正芳、徐榮彬、陳敏隆、林式修,養殖水產病害防治,2003

林麗純、郭昭麟、曾佩儀、郭曜豪,台灣市場中藥連翹之品質分析,2015

洪仲明,觀賞魚的疾病,201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函,農防字第1071471568A號,2018

塔魚手札,魚醫生與飼育員的水族筆記,2020

De-Hai Xu,Preventing Ich,2014

Shirlie Sharpe,How to Treat Ich(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in Aquarium Fish,2020

チャーム,魚の病気と治療薬

延伸閱讀

みずがめノ獅子,蓮花海砂種植,2013

みずがめノ獅子,金魚保母,2013

みずがめノ獅子,陰性水草缸,2013

みずがめノ獅子,海水缸養水實錄,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針對珊瑚所耗元素補充之實證,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千尋醫生對水質硬度影響之實驗,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西子灣漁船擱淺漏油,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缺鉀症狀及補充後之改善,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液肥,2017

みずがめノ獅子,鈉型軟水樹脂用於水草缸之疑慮,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各式水族培菌濾材概述,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各式水族培菌濾材對水質之影響,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鬥魚的立鱗病與腹水,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SPS珊瑚斷支成長紀錄,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捕蠅草初體驗,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燈具與水草生長的關聯性,2018

みずがめノ獅子,二氧化碳與水草缸的關聯性,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微量元素,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陽台上的水草缸,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骷髏辣椒榕,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添加磷酸抑制綠斑藻之實驗,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除蝸牛劑及水草檢疫方法,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過度供給肥料對植物及環境的傷害,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論水草液肥之施用手法,2019

みずがめノ獅子,關於水族缸換水之必要性,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滲透作用存於水族的影響力,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TDS在水族的運用,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基肥,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草根肥,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族生物過濾的發展沿革,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認識pH、GH、KH的旨趣,2020

みずがめノ獅子,淺談抗生素用於水族對環境的衝擊,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自製水質穩定劑與氨的模擬分析,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的脫鈣現象和改善方法,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清洗培菌濾材的操作概要,2021

みずがめノ獅子,觀賞魚檢疫及老缸症候群,2022

みずがめノ獅子,水草缸的植物激素,2022

みずがめノ獅子,培菌濾材數量配置參考與溶氧量,2022

arrow
arrow

    みずがめノ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