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素有水族王國的美譽,其中又以屏東縣為主要重鎮,而位在長治鄉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則擔任研發、檢疫、進出口行銷與物流為一體的產銷工作,園區內的屏東農科園區觀賞水族動物展示中心有對外展示淡水與海水較常見的觀賞用魚蝦、珊瑚等生物,只要是水族愛好者應該都會想來此地參觀。
▲屏東農科園區觀賞水族動物展示中心的建築外觀
▲這個單位的全名真是有夠長....
▲進入裡面,感覺蠻乾淨整潔的
▲展間在樓上
▲上來發現這裡超暗的,難道是為了節電?
▲跟哈瑪星台灣鐵道館裡面一樣黑漆漆,相機ISO都要拉超高的(汗)
▲開始來看看魚缸裡面都養些什麼物種
▲你媽知道你吃這麼胖嗎?
▲嘴型永遠都是笑咪咪的血鸚鵡
▲眼神看似放空的蝦虎
▲這大莎草就跟人們情緒低落時,內心會很糾結是一樣的(笑)
▲不知道是不是紅珍珠關刀的白子?
▲牠們常常被人誤認成食人魚....
▲屬於大型鯰科的紅尾鴨嘴看起來很可愛
▲牠雖然不像大嘴鯨那樣可以吞下跟自己身體一樣大的獵物,但只要嘴巴裝得下,還是會被吞下肚(汗)
▲一般的琉金其實也很漂亮
▲長相奇特的鱘龍魚
▲接著換海水魚登場
▲這是貓鯊吧?
▲這裡也有養鱟
▲藍倒吊
▲漂亮的獅子魚,飼養時要小心,因為具有毒性
▲獅子魚其實是可以食用的,只要將魚煮熟即可將牠的毒性分解,其毒性屬於蛋白毒
▲同樣有毒的海蘋果
▲裡面紫紅色的高等藻類蠻好看的
▲管蟲
▲海馬
▲養起來有點麻煩的水珊瑚
▲草皮珊瑚
▲象耳珊瑚
▲不願意出來的美人蝦
▲海樹珊瑚在飼養上要多花費一些心力
▲小丑魚跟海葵彼此間存在一個共生關係
▲澳洲雙帶小丑鑽地毯海葵
▲鑽海葵的樣子很有趣(笑)
▲準備要變身的藍紋?
▲手指珊瑚
▲展間有一區專門展示小丑魚
▲再往其他地方前進
裡面有分別養了淡水與海水的大魚缸
▲看到左邊的滅火器就知道這缸的大小,估計水量超過2公噸
▲走近一看發現玻璃大約只有10mm左右的厚度,整缸是靠拉好多根玻璃條來支撐的....
▲另一缸同等大小的海水缸也是這樣搞,可以看出真的是要省經費
▲玻璃條加這麼多條真的不太好看,另外從缸內的藻相可看出營養鹽偏高
▲海水的機械蝦
▲有專門的區域來展示蝦子
▲這次來大部分的蝦子都躲起來,鏡頭幾乎都捕捉不到
這裡所展示的規模比較貼近我們一般人日常生活所能飼養的,相較於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內部偏向仿造大自然來規劃,那種程度可不是普通人可以負擔得起。獅子對這裡的海水缸比較感興趣,台灣海水飼養市場有在流通的物種在稱呼上大多以俗名為主,講正式的名稱聽得懂的人其實不多,例如:白針獅子魚正式名稱為觸角簑鮋、長鬚獅子魚為魔鬼簑鮋、海底總動動員的尼莫是海葵魚(俗稱小丑魚)、多莉則是擬刺尾雕(俗稱藍倒吊)等。單就淡水與海水物種飼養難度來看,由於一般淡水飼養市場流通的物種大多為人工繁殖居多,所以比較容易飼養;而海水物種幾乎都是仰賴野外採集獲得,從採集到販售的過程又會出現許多死傷,海水物種方面實需提供合適的環境(例如:水質、食物、水溫、空間等條件)才易於存活,論飼養難度就比淡水高出一大截,特別是珊瑚的難度極高!若還想繁殖則又必須再跨過一道藩籬,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會很容易獲得養什麼就死什麼的下場,飼養前請務必仔細研究,勿一時興起購買卻演變成死傷無數。
坦白說,為了海洋生態環境多樣性及平衡,最好是不要過度捕抓海中生物飼養或當作食物,但由於人類無窮的慾望驅使,會超載捕撈海洋生物供食用(過度捕撈鯊魚、黑鮪魚、曼波魚等)或飼養觀賞(因為海底總動員爆紅就狂抓小丑魚與藍倒吊、盜採珊瑚等),這樣很容易破壞大海原有的功能性、食物鏈等機制或減損觀光(綠島龍王鯛、墾丁珊瑚礁等)所帶來的收益價值,想要完全切斷這些行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市場始終存在,折衷的方法就是透過人工繁殖物種來滿足市場需求,進而減少海洋資源的損傷,不過,目前海水物種繁殖仍有難度及成本較高的問題,或是繁殖出來的物種成長速度緩慢等因素尚須克服,這是今後相關產業應齊同努力改進的方向。
延伸閱讀: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水缸養水實錄、針對珊瑚所耗元素補充之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