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鯤鯓原為漁光里以前的舊名,該里管轄範圍即為整個漁光島,現在與陸上交通連接以漁光大橋為主,漁光島過去是在冬季給漁民避風捕魚的暫息之所,而這個過去供漁民休憩的場所,也是到清朝光緒年間左右才有人定居下來,後來漸漸地變成為人所知的景點。
▲徒步走過漁光大橋
▲看到遠處德陽艦園區,但橋下似乎有些髒亂....
▲剛好遇到遊港船經過
▲這應該是蚵架吧?
▲岸邊髒亂現場(汗)
▲這個似乎是廢棄的魚塭
▲抵達目的地
▲上面寫著許多指標
▲總之穿過樹林直直往前走就對了
▲看到遠處聳立的日落塔
▲好像美國內華達州舉辦火人祭(Burning Man)要用的裝置藝術
▲過去漁民休憩的小屋
▲走進去瞧瞧
▲近看更顯巨大!
▲一頁孤舟,可能要等漲潮才能用吧?
▲岸邊一堆中部粽(誤)
▲本文的「中部粽」非真實的粽子而是指消波塊,消波塊是放置在海邊的大型水泥塊,有吸收海浪的衝擊來保護海岸或避免人員傷亡的功用;而這裡「中部粽」一詞,在台灣的網路用語被暗指「不要去招惹不該惹的人,不然被抓去做成消波塊」,跟二十世紀時在日本東京的流言「若是招惹黑道,腳底會被灌入水泥後被丟進東京灣餵魚」有所類似,並以此挪揄時任立法委員顏清標有著黑道背景,甚至連顏清標的長子顏寬恆也知悉此事 。網路創意無限,台灣有文創業者將「中部粽」縮小做成商品販售,上圖為取自「中部粽」商品化的圖片(笑)
▲整個海灘都是貝類外殼,赤腳走要小心
▲站在中部粽上的釣客
▲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刻
▲太陽下沉的速度真是飛快
▲夜幕降臨
那個碩大的裝置藝術是從英國來台南的女婿雨果所建,由於他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為實現環保及藝術理念,以大地作為畫布,用廢棄蚵棚的竹竿、繩索為顏料,花費兩年多時間在漁光島建造37公尺高的日落塔,漁光夕照形成美景,被文化局納入策辦「環境藝術節」的現地藝術展品。
漁光島周遭沒有城市中的喧擾,也沒有像超人氣景點般過多往來的遊客,有的是慢活的步調與悠閒。這裡的海灘整體上來說,白天與黃昏所呈現出不同的樣貌,是個非常適合人像外拍或新人婚紗攝影的好處所;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部分地區有露出較髒亂不潔的狀況,若能加以改善這點缺失,相信定會有整體再加分的效果。
延伸閱讀:臺灣船園區、大魚的祝福、德陽艦園區、億載金城、赤崁樓、安平古堡、安平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