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古堡於一六二四年由荷蘭人所建,舊名為「熱蘭遮城」,自建城以來為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一六六二年鄭成功將荷蘭人順利驅逐出台灣,並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成功因懷念閩南第二故鄉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民政府又將該城改名為安平古堡,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
▲獅子把車停好,徒步前往目的地
▲感覺這裡還蠻熱鬧的
▲安平老街現貌
▲不知道這附近是不是平常就這麼多人?
▲很快就抵達目的地
▲門口旁的水池中似乎都是一些常見的鯉魚品種
▲付了五十元門票進來
▲鄭成功雕像
▲再往深處前進
▲整體上跟赤嵌樓一樣很乾淨
▲有專人維護就是不一樣
▲往其他建築物邁進
▲紀念品販售區
▲介紹當時所使用的冷兵器
▲前往暸望臺
▲開始表演獅子爬樓梯的戲碼(汗)
▲暸望臺頂端向外看出的景色
▲繼續到其他的區域看看
▲熱蘭遮城博物館
▲裡面走過去跟現代的混搭風
▲濃濃古代遺跡的味道
▲這裡的樹不曉得活了多少年?
▲每棵樹看起來都好有年紀
▲差不多都走完了
▲該是離開的時候(揮手)
▲又回到剛才的安平老街
▲剛好遇到老師傅正在這製作一匹馬
▲腦中浮現出「ペガサス流星拳」這句台詞(大笑)
▲聖母安瀾
▲廟柱上掛著許多祈願的掛牌
▲內容可以看出是祈求身體平安....
西元一六八四年,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政治中心移至今台南市區,安平台灣城逐改為軍裝局,做為單一功能的衙門使用,港口與行政中心的功能逐漸衰退。西元一八六八年,英國軍艦來犯,因城內軍火庫爆炸,城牆損毀。一八九五年後日本領台,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並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臺的中央蓋起拱券式的洋樓建築,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在古堡的右側,臺基之下殘存一段厚厚的半圓形稜堡基座,儘管飽經風霜,依然堅實渾厚。
古堡前一睹高高的台灣城垣,爬滿了古榕蒼勁的根脈,斑駁中仍見剛毅,不僅是外人侵台的史實,更是先民奮鬥的鐵證。曾經是鄭成功祖孫三代居住的安平古堡,歷經物換星移百年冬,從當年為荷人統治台灣的核心地帶,至今已成為具文化、藝術價值 的一級歷史古蹟,如今太平盛世反窺過去,體現世事萬遷難預料,接下再往安平樹屋前進。
延伸閱讀:赤崁樓、安平樹屋、億載金城、臺灣船園區、漁光島、德陽艦園區、大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