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

  個人小小機車旅行終於要進入尾聲了,獅子大年初五來到了車城鄉的屏東海生館,該館在民國八十九年正式開放對外營運,可滿足娛樂及海洋生態學術的功能;於同年七月,館內水族館部門,委由民間的企業負責專業經營管理,開創國立社教單位委外經營的首例,落實專業分工的合作經營理念。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

▲騎了一百多公里終於到了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

▲占地廣闊的停車場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

▲園區售票口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

▲獅子購票入場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6

▲天氣真的超好,沒有枉費本人辛苦騎車其這麼遠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7

▲挑高起碼十公尺,看起來真舒服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8

▲海水魚的色彩真是豔麗奪目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9

▲藍倒吊是一種很容易得到白點的魚(汗)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0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1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2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3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4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5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6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7

▲過年期間人真的好多呀....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8

▲進入海底隧道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19

▲四周都是魚兒漫游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0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1

▲遮天的黑影(驚)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2

▲群魚齊游便是美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3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4

▲這傢伙是凶猛的海鰻,潛水時看到牠要格外小心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5

▲海底沈船的造景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6

▲這隻魚的表情真是滑稽....^^||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7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8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29

▲工作人員正在餵食魟魚,海水魟硬是比淡水魟大上許多,毒性也比較強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0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1

▲管內突發魚群攻擊工作人員的慘案(誤)

▲魚兒餵食秀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2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3

▲小白鯨表演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4

▲正在和飼育員玩遊戲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5

▲走出戶外透透氣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6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7

▲大王烏賊的金屬塑像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8

▲深感自拍真的需要練習,這張照片表情真是呆滯(汗)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39

▲肚子餓了,從背包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乾糧充飢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0

▲漂亮的水母,不曉得有沒有毒?

▲卡式江魟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1

▲這種是多鰭魚,一般我們都俗稱叫恐龍魚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2

▲象魚是種體型很大的淡水魚,體長最大可達約4.5公尺左右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3

▲龍魚就不用多介紹了,大家應該都知道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4

▲最後是一般都稱火箭魚的雀鱔,從魟魚到這張照片皆屬古代魚種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5

▲中間這位小姐長得不錯(笑)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6

▲這種海藻分布在北美太平洋沿岸海域,長度可以超過60公尺以上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7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8

▲駐足看南極企鵝的真多,又要開始人擠人了(汗)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49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0

▲企鵝:媽~我在這邊,我上鏡頭了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1

▲選手跳水預備!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2

▲圓滾滾的肚子跟獅子養的貓一樣,哈~哈~哈~

▲鳳頭海鸚鵡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3

▲接下來出場的是鼎鼎大名的黑鮪魚

▲黑鮪魚游泳時嘴巴好像跟血鸚鵡一樣都不會閉起來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4

▲據文獻紀載,目前所知最大的黑鮪魚,體重將近七百五十公斤、體長四公尺,牠甩動彎刀般的尾鰭,劃破海水前進,身上巨大的肌肉塊保持溫熱。目前有近兩萬種魚類,絕大部分都是冷血動物,牠們的體溫與海水差不多,黑鮪卻是少數的溫血魚類。在海面下一公里潛游時,水溫可能只有攝氏五度,黑鮪卻可維持攝氏二十七的體溫,與哺乳動物很接近。黑鮪也是游速最快的魚類之一,可以加速到時速八十公里,並橫越整個大洋。

  回到人類社會,當一片魚肉價格居高不下時,為了養家活口拚經濟,定會吸引大批漁船進行捕捉來滿足壽司及生魚片市場,使得全球漁民間的拚搏日趨激烈,過度的捕撈當然只會導致鮪魚數量更少。坦白說,黑鮪魚的肉質真的很美味;可是牠們卻正面臨「災難性」的消失危機,根據統計資料:北太平洋的黑鮪魚數量驟降了百分之九十六,而且被捕撈的黑鮪魚當中有九成是還未達繁殖能力的年輕鮪魚,這表示漁民們捕撈到的魚群都可能是黑鮪魚的最後一代....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5

▲模擬潮間帶的環境,裡面有招潮蟹跟彈塗魚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6

▲在玻璃上遊走的海星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7

▲這隻是俗稱豆腐鯊的鯨鯊,牠可是館內的明星,不過這照片卻是牠最後的身影....

▲未來再也看不到鯨鯊了(泣)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8

▲天氣急遽大轉變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_59

▲趕快離開,免得變成落湯雞

  鯨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鯊魚,屬於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文獻資料紀載最大長度接近十三公尺,體重可達二十二公噸,倘鯨鯊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中,可有七十至一百年的壽命。鯨鯊具有非常寬大的嘴巴,不過牠們其實是一種濾食動物,大多以捕食小型動植物、浮游生物為主,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

  日前海洋生物博物館在屏東野放圈養八年的大型鯨鯊,由於事先未有完善之規畫,導致鯨鯊六小時內兩度擱淺、傷痕累累,第三度野放後直接沉沒海裡,生死不明。海生館兩年前就因鯨鯊體型增加快速,不適合再圈養在水族缸內,開始規畫野放。但因海生館委外管理的民間企業希望先引進小鯨鯊後,再把大鯨鯊野放,才會延宕至今。有人指出鯨鯊被拖到外海前,瞳孔無任何生理反應,但現場沒有人敢判定牠已死亡,繼續進行第三度野放,拖拉過程鯨鯊魚肚已翻白朝上,解開繩索後更直接下沉,顯示鯨鯊在第三度野放前,可能早已死亡。

  很明顯這是一場動物保育跟商業間的角力戰,先撇開這些不談,來聊我們人類對其他物種的生理、習性、疾病認識有多少?依自己曾經在屏東科技大學鬼混的經驗,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來觀察,獸醫系在校生所習得的知識大多以較常見的生物為主,例如:犬、貓、豬、牛、羊、雞、鴨等動物,對魚類生理疾病的學習較少,除非是比較常見的魚類疾病,不然遇到特殊或罕見的魚類罹病,面對生命的存亡,可真是不小的挑戰,而且當遇到有內太空著稱的海洋,許多魚類過去在文獻上鮮少或根本毫無紀錄,面對這些魚類在養殖或罹病的時候,此時真的只能憑豐富的學識及經驗來處理。不管是要圈養還野放都要做事先縝密的規劃,這樣才不會傷害生命或破壞生態,保有生命本身及野放地生態原本應有的價值。

延伸閱讀屏東科技大學[壹]屏東科技大學[貳]屏東農科園區觀賞水族動物展示中心

簽名檔

 

arrow
arrow

    みずがめノ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