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_1.JPG

  人是群體生活的動物,所以我們一定會跟自己以外的人打交道,志趣相投必互為一個群體,形成彼此間的朋友。到底怎樣才稱得上好朋友?怎樣又算是壞朋友?其定義的標準,相信每個人都各自有不同的的體認,可是參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至聖先師孔子所下的定義,似乎不難可以規範出一個基本的準則。

【論語‧季氏篇】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曾經說過益友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稱「友直」者,指與言行正直的人當朋友,若朋友為人誠實、講求道義、直心相交亦能盡安;稱「友諒」者,指與誠實真誠、有雅量、氣度大的人為友,有品德、有涵養的人堅守承諾,與其交往必助於自身誠信品德的向上提昇;稱「友多聞」者,指與博學多聞的人為友,朋友的知識越是淵博,見聞越是豐富,與其交往越能突破當前的知識藩籬,並能重組自身思緒。孔子認為,交朋友,當結交正直、誠信、博學多聞的人,來增進道德、氣度、學問,否則不但無益,反而會折損人格。

  再來就是損友性質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稱「友便辟」者,意指只懂得粉飾儀容外表去討好對方、內無真誠,完全缺乏誠懇忠信的態度,事實上並不是正直的人;稱「友善柔」者,為表面上看起來總是和顏悅色,專門迎合跟討好他人、擅於諂諛,其行為與道義相抵觸;稱「友便佞」者,指欺世盜名又不求進 取,只會欺人騙己,並且巧言善辯毫無真才實學,該人不宜信用。

【論語‧學而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一個人專門說好聽的話給別人聽,專門做好看的事給別人看,這種人是鮮少有仁心的。

  人生在世,我們一生當中都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雖然各自出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求學過程、不同的人生歷練及不同的處事態度等所造成的差異,有時基於因緣際會之故,讓對方成為我們的朋友。既然稱之為所謂的「朋友」,當然就必需有好壞之分的區分,益友交往的確能互相勉勵、共同挺進;損友則是敗壞人格、向下沉淪。所以,擇友一事實須審慎而為之。

簽名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みずがめノ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